在这个无情的夜晚,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曾快乐地站在山顶,呐喊“日出多值得”?在这个无人情的夜晚,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曾经的失落?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人生难题》,这是我的第17期播客。在上一期中,因为是周日,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更新。我想解释一下,在7月中下旬我进行了多场直播,所以将直播内容,包括许多师兄师姐的人生故事,整理成了播客。因此,上一期周日未能及时更新,我先和大家说声抱歉。今天这一期,我依旧是单口播讲。
这段时间,我思考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感受。通过听许多姐姐们的故事,我得到很多启发。同时,这也结合了我这半年所读的书籍以及一些个人的觉察,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工作有没有意义”这个话题。如果现在我还在工作岗位上,我几乎可以清晰地说出每天的日常事务,比如早上吃一个馒头和两个鸡蛋,然后用胶囊咖啡机打出一杯咖啡。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我会纠结是否要化妆,因为外面很热。步行三十分钟的路程让我思考化妆的必要性,最终决定涂了防晒霜就出门。
我通常不撑伞,以前也很少有周密的防晒措施。因为在24小时中,我只有早上的时间能晒到太阳。其实,我觉得晒太阳反而是件舒服的事。于是,我在阳光下出汗,走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如果是周一,一般来说是个忙碌的一天,大家会在例会上汇报各自的工作进展,可能还会因为周末出现的客户意外而新增一些工作。这些情况都是意料之中的。午餐时间,我会吃前一天晚上做的菜,边吃边刷手机,一个人默默用餐后再刷碗。偶尔遇到同事,也会在茶水间聊几句小话。
在茶水间,我会接第二杯免费的咖啡。我一直喝热的咖啡,虽然炎热的夏天喝热美式和喝中药有什么区别,反正这杯咖啡是我度过下午必不可少的动力。下午,我的工作会有各种各样的会议,同时也会推动手上的一些项目。有时候同事会求助我,我们聊一会儿后又继续工作。等我抬头时,天已黑去,这样平凡的一天就结束了。然而,就是这样的平凡感觉让我在晚上九点不可控制地打开外卖软件,点外卖。当我感到心空的时候,只能通过刷手机和点外卖来填补。
去年,我非常想运动,想恢复以前的体力,但我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好,甚至连正常行走和说话都很费劲。于是,我对运动产生了恐惧,只能吃中药,自我调养,边刷手机边吃外卖。这种日子便这样循环着。我并不是忙到没有时间,实际上却像个NPC一样地活着,甚至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是经济下行,还是找不到生活的热情?又或者是压抑已久的情绪未能发泄,导致麻木?我面临的问题是许多人都这样的生活,还是仅仅我的个人挣扎。我想多想几个问题,却又不愿意思考问题的根源,因为我知道,若继续深入探究,将会听到怎样的心声。最终,改变意味着离开这个环境,而我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离开。
我不知道我究竟想要什么,也不清楚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直到裁员发生,那一刻就像有人帮我按下了暂停键。有人说这是好事,解放我;也有人担心我因此而焦虑,担心我的状态如何。还有人说我这种工作狂,怎么可能会甘心呆在家里?有的人甚至鼓励我趁此机会恋爱、结婚、生孩子。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我恍若置身事外,自己的声音变得越来越遥远。真正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是:我想要做什么?但每次触及到这个问题时,我总是条件反射般地逃开。刷手机虽然开心,但思考又是如此痛苦。而我又发现,不思考我也痛苦,我并不希望继续这种状态,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在今年二三月份,我看到一本书叫《毫无意义的工作》。看到书名的瞬间,我又想逃避。心理OS告诫自己,若这本书证明了我的工作没有意义,我将要面临What if的问题,我该如何找到有意义的工作?现在机会越来越少,我恐惧于知道答案。关于这一切,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我,我在你们心底是个怎样的人。或许有人说我很明白、有生命力、有活力,甚至有些人认为我是个勇敢叛逆者,身上有许多标签。但其实我只是个普通人,触及到某些话题时却感到无法言语。
我一直很害怕面对一个问题,虽然我其实可能早就知道答案。为了躲避这个问题,我已经逃避了很久。然而,在听完了《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的播客之后,这几天我又重新拿出了这本书,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开胃菜。书中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你的工作是否对世界有所贡献?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工作在世界上消失,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似乎有人专门创造出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保持忙碌。但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毫无存在的必要性,那么谈论工作的尊严还有什么意义?在民主国家,自主公民为何会觉得将自己出卖,拿工资工作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现象难道不觉得反人性吗?为什么当老板发现员工在利用工作时间做其他事情时总是愤怒不已,即使员工已完成本职工作?再者,为什么有些人每天醒来后不愿意努力过上高效自律的生活,就被指责不配拥有美好生活呢?这种根深蒂固的信念是谁,以及如何植入到我们的脑海中的?
接下来,我想谈谈书中提到的“狗屁工作”这一概念。狗屁工作被定义为一种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职业,它的无意义或有害程度高到从事这份工作的人根本无法找到存在的理由。所幸,有一个条件就是从事者必须假装这份工作的存在是合理且有意义的。总结一下,狗屁工作并不创造价值,但你却得假装它有意义,然后领工资。这个定义让我对自己过去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极大的思考。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时,或许因为之前的工作是真正有意义的,但由于市场萎缩、组织调整等各种原因,我的工作也可能转变为狗屁工作。
书中举了个非常好的例子,比如教师这个职业。尽管教师在人类灵魂的培养上有着显著影响,但也有许多教师的工作变成了狗屁工作。现今,有多少教师专注于教学研究,而多少时间又花在了无意义的报告上呢?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引起共鸣。如果说一份工作正在变成狗屁工作,那我们不能仅凭现状去判断。在我的经历中,我最早是从服务行业起步的,曾担任售楼处的客服主管。回想起来,那份工作确实提供了很重要的服务。我管理着一批出色的女孩子,为有意向的客户服务,比如端茶送水。由于售楼处销售的是高端房产,因此来访客户非常稀少。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客服这一角色,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其实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但为了避免这种工作变得毫无价值,我开始不断思考如何提升这份工作的意义。我尝试着让同事们学习销售的说辞,让他们参与客户接待,而不仅仅是作为花瓶站着。在人类的本性下,我们希望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意义。尽管当我的工作看似毫无价值,若我付出努力去填补这份工作的空白,就有可能改变现状。无论如何,若意识到自我价值的显现,最终会选择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至于常见的狗屁工作,可以列举一些,比如随从、助理、秘书、司机等,这些职位往往会膨胀某些人的权力和地位。一些领导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甚至会招募更多人,增加组织的层级架构。若我们分析这些职位,很多时候它们并没有实际的工作内容。
为了从众或其他原因,前台这个职位的存在有其特定作用,像是为了凸显某人的职位。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角色可以被视为“打手”,并不是指黑社会中的打手,而是指具备一定攻击性和操控性的人,比如公关人员操控舆论的方式。这一点我就不再详细展开了。此外,还有一种角色可以称为“拼接者”,用更通俗的说法就是“擦屁股”的人,负责收拾那些烂摊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的公司中有没有因为某个部门或某些人造成的烂摊子,而没有人去处理,最后为了应付这种状况又招了一个人,或者设立了一个岗位,让这个人去收拾烂摊子。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似乎只是在待命,等着接手各种麻烦。
另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打勾者”,这种人很可能在政府或企业中出现。想象一下,某个事件发生后,立刻成立一个所谓的事实调查委员会,上层假装对此毫不知情,然后告诉外界我们非常重视此事。这个委员会中的人存在的价值,就是用来告诉大家“看,我们在努力做些什么”,结果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最后只是出台一份调查报告和对外宣称,以掩盖之前的不作为。第四种角色,称为“分派者”,专门制造不必要的事情。分派者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相对较好,上级给你一个目标或大任务,然后由你负责给别人分配工作;第二种则是制造无意义的工作,让别人来完成这些事,与此同时监督这些人。
在一些大企业中,第二种情况非常普遍,带来的危害显然高于第一种。有些管理者会感到自己成为了分派者,而不再深入实际工作。管理的角色其实是复杂的,涉及绩效管理、团队文化和激励等,这些通常被视作较为虚的内容。因此,很多人在进入管理岗位后常常难以适应,因为他们过去负责的具体业务往往需要放下,而上级则监督他们去做更高层的事情。中层管理的存在是否真的必要,值得深思。
有观点认为,哪怕是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只要有收入,就能够维持生活。可是,为什么从事无意义工作的人成为不快乐的人呢?在一次直播中,恰好有嘉宾提到自己年薪百万,却在公司中遭受了长达九个月的冷待遇。被视为“冷暴力”的经历,让他并不满意。很多人看到年薪百万的高额收入而感到开心,但往往忽视了这一过程中所要承受的代价和痛苦。若一个人失去目标感,势必会影响他的状态。即使是有才华的人,如果长时间没有目标,才华也可能被浪费掉。
人们的不快乐根源于对虚伪与缺乏目标感的愤怒,此外,还有被迫伪装工作的情绪劳动。在服务行业,情绪劳动往往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空姐的工作可以看到,服务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形象和情绪进行标准化和控制,保持一种活泼、亲和的态度,这份“假装”耗费了大量精力。因此,服务行业的员工常常因为付出过多情绪劳动而感到空虚、消沉,甚至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困惑。在现代职场上,面对这种情绪劳动,员工的状态如何被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你们需要我们时常伪装和假扮自己,但在这个假扮的游戏中,难度实在太大了。因为之前提到的空姐,所有的服务流程都有标准和培训。然而,在这份工作的情绪假扮上,却没有明确的伪装规则。我们不知道为何要参与这个游戏,也无法判断谁是同伙,谁不是,界线太模糊。因此,这种情况常被称为“脚本缺失”。就像演员需要剧本,如果没有剧本,我怎么玩?我连想象都没有,怒火与被迫假装的痛苦就不断积压在心里。而且时间一久,危害就显现出来,为什么你的头发掉得厉害?为什么你睡不好觉?为什么你感到疲惫不堪?我们的身体健康状态越来越差。身体常常比我们的心灵更加诚实。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你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工作后并不会引发什么实际的后果。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我所在的工作,似乎不会有任何问题。我尽心尽力工作,却没有对任何事情产生直接价值。举个例子,有人提到一个叫“身为原因的快感”的概念:比如,一位婴儿无意中挥动手臂,桌上的铅笔就动了,他感到很快乐,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促成了某件事的发生。然而在职场中,很多人在35岁的时候就感到中年危机;40几岁时又觉得自己无法顺利度过退休生活;而20几岁时则希望改善职场现状,却发现连职场的大门都无法踏入。这一切的痛苦感之所以出现,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职场上曾经的辉煌成就,都给我们制造了“我们是有用的”这种错觉。随之而来的裁员、降薪、职务边缘化等现象,接连不断地摧毁我们的自尊感,甚至动摇了自我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对世界产生有意义的影响,那么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也就不复存在了。无法引发后果意味着我看不到反馈,而这种无反馈的状态其实是很可怕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痛苦。“你看看别人都能忍,为什么你忍不了?你的工资不是已经很高了吗?再看看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你为何不能好好工作?”这种外界对工作的尊重和自身对工作的无意义感,存在巨大的偏差。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外界却总能制造出一种假象,让他们觉得你过得很好。因而在这种狗屁工作中,由于缺乏目标感,办公室内的集体行为没有任何结果展现,似乎也不能对外界产生任何影响。就这样,办公室里的微小侮辱、偶尔的坏脾气、零星的怨恨,以及轻度的虐待行为,便在无所事事中被放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办公室政治开始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只有办公室政治存在的时候,嫡系便显得极为重要。嫡系可以承担责任,也可以提供情绪价值。如果你不是嫡系,尽管很有能力,但在这种位置上,你也无法对这个世界、对业务或他人产生重要的价值,自然就变得可有可无。此外,以前环境下重要的业务,在如今变换莫测的环境中,可能已经不再重要。没有什么比不确定性更确定的事情,而你的痛苦便源于别人对你生活状况的错觉,同时也会感到自己没有资格去要求改变。
最后一点就是,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错误的。我的这份工作、这份薪资,是在出卖自己的良心。书中有个例子讲到,有个人的工作职责是审查流浪者的材料。如果发现流浪者的材料不符合标准,他就要将流浪者赶出去,虽然能领到薪水,但他却因为违背自己的信念而辞职。换个角度来说,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快乐?感受到自己有价值、帮助到他人,或者源源不绝的创造力带来的快感,当我创造出什么,或者想到什么,都会让我充满快乐。然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工作却会摧毁这种创造力。回想过去,在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之前,我也发现自己很久没有在工作环境中产生过好的点子。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我不想,而是我真的想不出来。
最可怕的是,这世界上最恐惧的并不是那些怪物会吞噬你,而是它们会让你变成同类。比如吸血鬼或僵尸,置身这样的环境中,我可能会被同化。
我刚上班的时候,身边的人谈论“拼”的时候,我并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意思。大家可能都只是想过日子,而我却努力拼搏,让人觉得有些格格不入。那时,我并没有明白,如果这个工作环境里,大家的基本目标只是混日子,那么我如同那条“泥鳅”,让整个环境不安生。因为我做得多,他们也不得不多做,否则整个生态就会失衡。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其实并不想憎恨你。当你不按照大家的步伐行走时,便会遭到打压,甚至被迫离开。如果你没有被打压,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你选择离开,二是你成为这个地方的负责人。
如果你是个刚毕业、经验不足的人,离开或许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保留自我和创造力的关键在于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不过,现实是由于经济环境不佳,随意跳槽并不明智,可能下一个地方依然是个坑。这时,我们需要的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发现,许多人在尝试创业、兼职或寻找第二曲线。这让人意识到,很多时候,副业并不会直接带来财富。大家心里都清楚,目前想回到风光的“绝金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知道现在的工作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是给我一份工资,那我得让自己在这份无趣的工作中找到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做,作为自己的激励。这就要求我思考什么是真正让我感到有价值的事情,从而找到我的避风港。我周围有人始终在做公益,我最初无法理解,因为在我看来,公益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而今我参与过公益活动,甚至组织过活动后,我明白了其中的意义。做公益让我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能影响别人。
当一个人停止对世界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时,这个人似乎就不复存在了。我们究竟在怕什么?很多人在讨论经济低迷所带来的焦虑,但每个人心中焦虑的源头各不相同。有的人焦虑金钱问题,这就需要去解决金钱的困扰;而另一些人则在意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因此需要寻找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阅读《毫无意义工作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虽然书中探讨了一些宏观的社会问题,但对我而言,真正需要解决的只有一个:我该去哪里寻找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我开始阅读《如何找到想做的事》。这本书非常简短,推荐大家阅读。如果大家在网上找不到,可以搜一下繁体字名《发现你的天赋》。书中提到一个公式:真正想做的事情是重要的事情乘以擅长的事情乘以喜欢的事情。在这三个维度里,分别回答五个问题。在安静的环境中,关掉手机,认真思考这15个问题,可能会有新的启发。这并不意味着你会立刻明白自己的方向,但是会让你发现一些新的可能性。
首先,重视的事情有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尊敬的人或朋友,他们身上有什么特质?第二个问题是你小时候影响你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个是现在社会中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你想挑战的?第四个问题是请教身边的人:你觉得我这一辈子重视的事情是什么?最后第五个问题是,如果你要教导孩子或者给他人建议,最想告诉他们的是什么,而最不想告诉的又是什么?我曾经对此思考了许多。如果我需要提到给孩子的建议的话,第一条是……
打工的终极结果往往是失业。如果你现在还有一份工作,那你需要提前思考,如果失去这份工作后,你将如何养活自己。因此,第二点是情绪的管理至关重要。情绪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睡一觉或喝一杯酒就能解决的,它会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你的身体里,可能会在某些时刻以无法控制的情绪爆发出来,带给你身边的人困扰。而更多时候,它会在你的身体里转化为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节节或炎症。因此,保持情绪稳定非常重要。
第三点是,工作是为了生活,但有时候你可能会忘记生活是什么,甚至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如果父母变老,身体素质下降,反应迟缓,那么你就需要多花时间陪伴他们,以免日后产生悔意。周围的信息和文化对我们影响巨大,我们无法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小太阳”,但至少我们可以努力去做一个发光的萤火虫。用心吃饭,与其在餐桌上看手机,不如做到正念饮食;在饮食方面的过失,别过于自责,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情绪不佳是罪魁祸首。
你需要知道情绪的源头,找到造成这些情绪的原因。保持一些真心的朋友在身边至关重要,他们既能成为你的镜子,也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安抚,因此,保持适当的见面频率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要期待别人有义务承担你的痛苦。当你的需要得到倾听时,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不要贪图过多。
接下来,谈到擅长的事情,我认为有五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个是:到目前为止,哪些经历让你感到充实?第二个是:最近一次烦躁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第三,试着询问你的朋友,看看他们眼中的你的专长是什么。第四个,如果明天离职,你觉得工作中哪个部分是值得继续追求的?如果此刻你没有工作,就设想以往的工作来思考这个问题。第五,至今你都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是如何实现的?
这五个问题都很重要。我用第四个问题来回答:如果离职,那么我希望继续追求的部分就是用户体验。我个人是一个对待事物比较极端的人,年轻时更是如此,常常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在面试过程中,当谈到我之前的工作经历时,面试官曾问我为何离开。我的回答是,第一是因为组织架构的调整导致了离开,第二,离开一个地方并不意味着要彻底否定以前的经历和人际关系,相反,我认为要珍惜曾经的情感。
总之,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依然会有所坚持,那就是用户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我坚信,能够为他人带来幸福的工作方式是有价值的。作为一个ISTJ性格的人,我对服务行业的要求比较高,但这也是我的内心投射。
最后,我认为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是我擅长的事情,能够让没有接触过这一领域的人轻松理解,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未来我将继续坚持这一理念。这些想法是在今年三月份时产生的。回想起参与公益策划和分享的经历,我觉得自己在其中得以验证这两项技能,我对于这个过程感到非常开心。接下来,我想谈一谈我喜欢的事情。喜欢的事情同样也有五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个问题是,现在有没有那种即使要花钱也想学习的事情?在职场中,我从未回避这个问题,尽管外界觉得我较为自律,但实际上,我已经有五年没有认真学习过一项系统性技能了。我内心深处理解这一点,是因为自己经历了一段情绪低落的时期。
关于过去的伤害,我尝试进行一种补偿。这个行为我很难解释,所以如果是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可能无法写出这样的内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后,现在我对很多事物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想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教练技能、视频编辑、电商、知识赛道的赋能等等,还包括一些休闲活动,比如拼图。这些兴趣的恢复,部分是因为我看小红书、读书,或是朋友推荐,这让我再次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感觉到生活很有趣。
其次,我想谈谈我的书架上摆放的书籍,书籍的种类以及我认为特别有价值的领域。到目前为止,我是否有想感谢的工作,以及是否有让我感到愤怒的社会事件。刚才我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特别想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了解九型人格就会知道,一号人格是腹部驱动的,通常行动力强,容易发怒。这半年间,我确实看到了一个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世界,尤其是职场的求职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让人愤怒的事情。
首先是性别歧视,在职场中对女性的偏见十分严重。有时候,我发现女性对其他女性的歧视甚至更加明显。这种现象让我感到非常不悦。尽管大清亡国多年,仍有许多优秀女性在职场、商场中付出青春与努力,但如今依然存在性别歧视。在求职方面,常常会被问到一些私人问题,比如是否结婚、有孩子或男朋友、准备何时生小孩等等。更隐晦的是,有些公司会询问是否能接受长时间出差,而这些出差可能是在很远的地方,甚至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女性常常面临更大的挑战,让我感到极为不满。
另外,还有年龄歧视的问题。人们似乎总是将35岁视作一个界限,我也体验到30岁左右的压力。最近因奥运会而感触颇深,全红蝉的17岁表现让我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我个人认为35岁是一个极佳的年龄,无论是性格、经历还是职场成熟度,这个年龄的女性几乎处于巅峰状态。为何会如此,难道真的是因为价格的问题吗?接受年龄歧视让我感到难以置信。还有一个我强烈反感的事情就是拍马屁。在工作中,有些人只做向上的管理,光说不做,这样的工作让我深恶痛绝。每次想到这些事情,我都会感到不快。
以上是我对工作与社会现象的感悟。在这15个问题中,可以提炼出一些关键词,如果有人想投入到小红书自媒体等领域,首先需要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只有定位到内心深处真正想做的事情,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热情与创造力。这种定位不仅仅帮助你找到真正的职业道路,也能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不论你如今的状态如何,这都是一个自我识别的过程。例如,我在第一次看到《毫无意义工作》这本书时,内心其实是惶恐不安的,担心自己做的就是无意义的工作。
若你勇于面对这个问题,不管是自己曾经热爱的工作还是其他方面,都需要极大勇气。如果今天你准备迈出那一步,我会感到无比骄傲。五年来,我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不知道别人需要多久才会走出这个假象。若你不愿意粉碎内心的信念,那么继续在这份工作中也许更容易,但我认为无意义的现实并不值得面对。假如你愿意深入思考自己的工作是否真的有价值,我相信你很了不起,因此,要避免走上非黑即白的极端。
在嘉宾简历的时候,我通常会快速浏览过去,但实际上,参与的基本上都是年薪百万的人。大家可以想象,虽然我觉得曾经的辉煌没什么好谈的,毕竟现在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如果你曾经羡慕这样的人,那我想分享一些我的体验。尽管我只进行了五六场直播,但因为需要做预裁,确认哪些嘉宾能够参加,我倾听了12个人的故事。其中有位朋友问我,听了那么多故事有什么感悟?我告诉他,每次遇到困境,我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礼物。如果非要说我的感受,那就是我在做自我觉察、反思复盘的过程中,很容易否定自己。我会想,为什么自己不够好,或者觉得过去的自己太自负、太自大。
听完那么多故事后,很多事情深深触动了我。每一个瞬间,我都是全力以赴的。如果某段时间我很强势,或者听不进别人的话,现在回头去看,可能会轻易地批评自己自负。然而,现在我明白,只有通过装聋作哑,才能屏蔽那些伤害我的声音,让自己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虽然我的表现可能并不优雅,但那就是当时我能做到的最好。凭什么我现在要去否定过去的自己呢?所以,我的最大感触就是每一个瞬间的我都是好的。我不会再去追求“更好”的自己,因为现在的每一刻本身就很好。即使有人说我和以前不一样了,变得更好了,我也不觉得自己有可比性,每个阶段都很好,否定自己是没有必要的。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有了一些有趣的收获。起初,我从帮助别人制作视频剪辑开始,思考自媒体,尝试小红书、播客,逐步进行线上运营。7月19日,我启动了一个公益项目“捐赠100小时,带你走出迷雾”,牵动了大约百位教练和近百位用户参与。尽管我从未做过线上运营工作,很多人误以为我是从事营销的,其实我并不是。我花了四天四夜,用苹果电脑与AI奋斗,完成了整个用户关系管理岗位的跨行工作,并制定了一个线上运营的整体方案。虽然这个项目没有给我带来丰厚的金钱回报,我们根本没有赚到什么,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公益项目,但我从中获得了很多。
在擅长和喜欢之间,我进行了验证,运用了之前用户思维的方法和体系。我成为了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得到了两位优秀的师姐的支持和指导,顺利完成了项目。通过采访,我又收获了许多感悟。比如,有人询问我为什么如此追求完美,虽然我读过很多心理学书籍,但却没有实践这些知识。问我为何不愿意倾听时,我常常思考这些问题。在整个项目中,师兄师姐们、嘉宾和直播间观众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和感动。因此,结合自己的想法和最近的尝试,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想要创建一个社群。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经历迷茫——是回归职场,还是创业?我究竟想做什么?能用什么谋生?我需要一段亲密关系吗?我该如何维系与父母间的关系?如果我活到90岁,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是怎样的。面临重重问题,我不禁思考,是否有其他人也有类似的困扰。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无疑会需要陪伴和力量。因此,我在想,是否可以建立一个支持彼此成长的社群。这个社群将结合读书和交流,让那些走出低谷的师兄师姐们与当前仍在低谷的人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因为我坚信,很多人都阅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却不一定真正理解和应用它,希望我们能够在一起探索和实现一些事情。
作为项目经理,尤其是一个偏向1号的ISTJ角色,计划落地是我工作的第一要务。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我们彼此都明白,说“我知道你为什么没有完成”时,对方也会理解我强调的风格。从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当冲突出现时,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需求是需要经过练习的。
练习的第一步是识别自己的情绪。此刻你是愤怒吗?是恐惧吗?还是感到委屈?在项目中,一旦我发现进度出现问题,或者有同事不配合,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接着便是恐惧。我害怕的其实不是项目无法完成,因为即使拖几天也无所谓,我真正害怕的是被抛弃。这是我多年来未曾意识到的问题。我一直说我需要战友,但没有解释我为什么需要他们,因为我相信战友永远不会抛弃我。这个过程让我在学习后,真切体会到其对于我生活的改变。
当我们一起复盘时,我会反思自己,大家也会互相反思,我们是彼此的镜子。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找到人生难题的答案。如果我建立一个这样的社群,我发现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或许是因为我拥有一个“爱人”角色,而吸引来的也都是同样具有“爱人”特质的人。然而,在数据上,我的行动相对随意,并没有特别刻意去引导。
今天的播客,我诚心想问大家,如果我建立这样的社群,大家愿意参与吗?你对这个社群有什么期待?如果我获得积极的反馈,这可能成为我未来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方向。我希望这能成为我工作重要模块中的一个重点。如果大家对此不感兴趣,或者看不好的话,那我可能会放下这个想法。期待能听到大家的评论,希望了解是否希望有这样一个社群,以及具体期待在这里看到什么收获。
你们的反馈对我非常重要,我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同时,坦诚地说,如果我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那我们彼此都能成长,这是我最想看到的结果。回到标题,若我发现工作毫无意义,能够平静接受这是一种过程,那我还能做些什么?现在是2024年8月,我希望听听你们的声音。期待在评论区看到大家的想法。如果你们在对待“毫无意义”的部分,或是寻找想做事情时有共鸣,欢迎随时评论。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