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由创意播客厂牌B&P的超声波制作播出,欢迎来到《美妆内行人》。我们一起用专业的视角观察美妆行业中的品牌、产品、营销和渠道,共同探索新消费格局下美妆内行人的坚守与变化。大家好,欢迎来到《美妆内行人》,我是节目主理人韩笑。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多年的老朋友。从我认识她那一刻起,我就看到她逐渐成长为美妆领域的大神。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她,那就是在《美妆内行人》这个2000多人的社群中,她是唯一一个拥有自己专属表情包的人。大家欢迎乔巴同学!
哈喽,大神不敢当,我只是一个初入美妆行业的小白而已。你每次都这么谦虚,但我真的觉得这几年的成长非常快。我们是在疫情初期认识的,那时候你刚到曼彻斯特,不是吗?对,当时我还在抚养小宝宝,刚刚开始做防晒品牌的相关业务。你跟我说过想结识很多明星艺人,建立这样的关系。刚好那时我在时尚媒体工作,认识了一些相关圈子的人。三年来看到你在行业资源、品牌动态分析上的成长,真的让我感到惊讶。所以,今天我特别想邀请你来聊聊你的成长历程。
谈到自己的成长,我以前学的是编导专业,之后在电视台工作,也待过一些广告公司,参与过纪录片的制作。后面我开始尝试创业,做过密室逃脱等项目,经历颇为丰富。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我也模特经纪行业打过工,赚过一些兼职的外快。后来,我回到广州,想要看看自己到底想进哪个行业。其实在初中到高中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我特别爱护肤,因为我皮肤非常好,从小就开始用面膜和防晒产品,是个护肤小达人。虽然我现在只是一个小白,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的美妆行业之路确实也算是打了个擦边球。
我当时进入了一家做亚马逊跨境美妆的公司,负责测试日本、韩国以及泰国的彩妆和护肤产品。这一阶段,我接触到了许多美妆知识和产品,包括我们现在常说的防水性测试和防晒力测试。当时我们尝试了许多经典的产品,比如某个价格仅为40元的气垫款,确实是行业里的小天使。我在那家公司工作了大半年,测试了两三百种产品,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触感体验。这段经历让我对美妆产品,尤其是护肤品的体感有了深入的理解。后来因为公司发展原因,我又转到了一家新公司——月子蜜。
在月子蜜工作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因为我有很多机会去尝试和了解不同的领域。老板愿意给我试错的空间,我也在其中活跃着。在那里,我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之前月子蜜是由拉拉米运营的,后来独立发展。公司从2018年、2019年积累的经历延续到2020年,我有幸参与了打造全平台销量top1的项目,销售订单过百万。在这段时间,我参与了许多线上线下的互联网推广活动,包括媒介投放等,经历非常丰富,尤其是在疫情开始时,我们还做了第一波的宣传。我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多元,涉及到产品开发和升级,接触过许多防晒产品,掌握了不少相关的理论知识。
在这些试验中,我曾尝试超过一百款的防晒产品以及不同厂家的配方,所以在防晒的体系上,我有一定的了解。这让我在和品牌接触时,能够更敏锐地把握产品的核心特性。此外,我也负责了一些子品牌的护肤与彩妆线,参与了从韩国进口到国内的运营工作。我亲身经历了从零到一的全过程,这真的是一段难忘的旅程。每个细节,包括包装和印刷,我都参与过,这为我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家公司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感感激,老板给予了我很多试错的机会。我参与过多个项目,比如代理某位台湾艺人,和李佳琦一起举办的首次线下发布会同步直播,现场看到他仅用三秒钟便实现了10万家的销量,真是令人惊叹。这一现象的核心产品是灭火器的喷雾,成为经典案例。尽管这是一次偶然事件,但我们在品牌事件企划上确实付出了努力。市面上成功的品牌营销需要创新和独特思维,意味着你不应该盲目跟风,而是要敢于开创新的方向。
在那个时代,推动新媒体传播的力度不如现在,因为当时微博是主要的平台。而如今跟进热点活动时,老板常常提到,我们所需的生产量与销售是成正比的,确实是“一切皆可销售”。当时的市场环境非常原始,各种渠道的发现几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不乏偶然的火爆。在2023年回首,听到“不愁卖”这三个字,令人感慨万千。实际上,很多品牌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光鲜,只是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案例,而那些在市场上默默无闻却年收入可达八位数、九位数的品牌,大家却鲜有人知。
谈到我在越深密的工作经历,那段时间我做的第一份产品评测工作让我特别感慨。转型成为博主后,或许现在李佳琦的位置也未必会存在。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期,我接触到了许多之前未碰过的工作,包括客服、产品打包等,几乎涉猎了电商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我还与韩国品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品牌理念和营销策略。许多流行的概念在韩国当时并未成型,却在十年后于中国市场大放异彩。这种现象说明,产品本质上是一个“死物”,而如何使用它、操盘它,真正取决于每个操控者的独特视角与思维方式。
十年前,消费者的购物渠道更倾向于线下实体店,吸引他们的因素主要是产品的包装。如今,我们已步入直播电商和短视频的时代,消费者通过可视化的卖点发现产品的实际效果,从而推动了销售转化。回顾我在月之秘的工作,参与了多款护肤、彩妆、身体护理等产品的开发,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重组胶原蛋白的刺泡精华。那时几乎没有其他品牌在做这个项目,我们几乎是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只是当时直播电商尚不成熟,很多成功的产品都是由资本市场推动的。
回想这些经历,我认识到,奢侈品所赋予的价值往往是人为的。没有消费市场的支撑,即便是最奢侈的产品也可能无从谈起。因此,关于大牌理论的讨论在我看来显得有些肤浅,我更关注产品的成分、配方和浓度。你提到的老板给予我们大量试错机会的想法,确实让我有过深刻的思考,这些经历教会我如何在品牌定位和市场运作中进行有效的尝试与调整。
我写了十几版的定位方案,却始终没能通过。但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成长起来了。老板每一次都愿意审阅我的方案,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很多人看到第三次就不愿意再看你修改的内容。回首往年,我确实很不成熟,现在仍然有很多不足。对于我来说,这只是一个过程和经历。有人愿意为你付出时间去验收方案,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种被认可的感觉带来的成就感,是金钱和时间无法购买的。
我非常认同这一点,因为我之前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领导把他们的方案批得一文不值,但他们是否想过,领导也有自己的工作,没时间专门等着批方案。他们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你的方案,并指出问题和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是他们对你的一种付出。但许多人却觉得,如果领导不认可我,就是对我不好。这种心态其实需要改变。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想法,我建议你自己创业。作为打工者,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角色,打工就要具备打工的心态,帮助老板完成他们的目标,因为老板是支付给你工资的人,你并不需要他们为你的情怀和想法买单。
老板想要什么,你能否完成这才是关键。很多时候,员工的视角与老板的视角以及对事情背景的理解并不相同。老板要求你完成任务,可能明知道这个方案是不完美的,但他希望你通过这项工作帮助找出问题所在。你的认知是否清晰,很多时候来源于你与老板的沟通,以及你对工作本质的理解。
如果你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直接和领导沟通。如果他仍然希望你完成任务,那就继续去做。即使对这个过程或结果感到不满,也必须完成任务。如果你的不满达到了极限,那你可以选择离开。你是否有这样的认知,来自于你在职场的历练,还是因为你曾经创业过,使你具备员工与老板的双重视角?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我曾经创业过。
作为创业者,我会对每一分钱的使用格外谨慎。自己亲历过每一个环节,如何花钱、如何管理成本,都会让我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有所不同。比如,我亲自去装空调、拉电线、贴瓷砖、算墙纸的花费,这些经历都有助于我理解生意的本质。当你看到消费者在店里消费,你能赚到多少钱,那种体验与打工者是截然不同的。
许多人没有考虑到这些底层逻辑,很多人谈论的底层逻辑其实只是一些空泛的概念,没有实战经验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前段时间,我通过一件小事触发了对这一切更深的思考。自从我开始创业,我发现自己变得特别节俭,这种节俭并不是负面的,而是让我在花钱上变得更加谨慎。
此外,以前我也非常不喜欢投资人,总希望能避开他们。因为许多投资人从大学毕业后便进入投资行业,常常看到一些项目的数据增长,甚至是某些数字的脱敏。而当我们回归现实,靠赚取100万所需付出的努力,才让人感到真实与深刻。在你的方案中细致打磨每一个细节,融入自己的经验,能让你更好地理解业务的复杂性。
几天前,我遇到了一位投资人朋友,他曾经创业开过一家咖啡馆,现在重新从事投资。他非常珍惜与创业者的合作,帮助他们打磨利润来源。他能理解每一分钱的价值,以及创业者在经营中面临的挑战。他不会再轻易忽视那些数据,而是意识到,这背后是一步步积累起的成果。
我建议大家如果有能力的话,尝试做一些副业,或是成为小博主,各种形式的尝试都会让我们对商业有全新的理解。即便是周末摆个地摊,都能改变你对生意的认知,而不是每天按时上下班,期待老板发薪水。你有没有想过,工资是从哪里来的呢?许多人对此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分享完这些之后,我想谈谈你在之前的公司工作期间的成长,尤其是在曼秀丽敦的经历。你是如何通过这些工作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这算是比较感恩吧,因为我觉得我每一次的经历都遇到了一些贵人,他们对我成长的帮助都很大,所以我也非常珍视这些关系。可能我说的有点答非所问了,哈哈。实际上,在月之秘工作时,我主要负责投放,但很多外人看到的只是我作为媒介采购的身份,而他们并不知道我在背后研究其他品牌的起源、拆解品牌架构等。这些努力和动作其实很少有人看得到。如果单从我的履历来看,大家可能只会觉得我只是一个执行端的媒介人。
进入曼切尔雷顿后,公司的包容性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我的同事们都像朋友一样。最大的成长自然是要感谢每一位对我包容的同事。有趣的是,我和不同同事的交流内容也大相径庭,有的人我聊的是电商,有的人我聊的是产品开发,还有人我讨论的是投放相关工作。我不仅仅是在岗位上履行职责。那时候我负责了很多品牌,跨境项目几乎都是我在做,大约有四五个品牌涉及到跨境推广。比如大茂的产品,包括眼药水和膏药等,还有一些薄荷膏及乐得云眼药水等。
此外,还有一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品牌,比如一个供销护肤品,以及一些男士彩妆线,如OC HY、YEN和EXEX等。起初我推新币的防晒,后来因为发现这个小粉帽使用效果不错,就开始推广,给朋友们科普,让他们也去测试。产品本身十分优秀,我觉得是其属性的加成。我记得你之前给我寄过一款带润色效果的纯物理防晒,非常好用。
如今乔爸已经离开了,我可以尽情谈论万小劲的好话,如果他在的时候我可不敢这么夸。这款产品确实让我非常惊艳,因为它上脸后自带润色效果,涂了防晒后脸色显得白皙红润。我认为这个产品不仅抬亮肤色,还兼具其他优点。虽然它是偏提亮的效果,并不是完全的“白”,但它的膏体呈肉粉色,的确有提亮的作用。虽然使用效果因人而异,但我很喜欢这款产品。
鉴于我们的熟悉,我想我们可以先聊聊你之前的工作经历,这也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你。今天我特别想讨论一些行业上的问题,因为我了解到你在品牌建设、媒介推广和市场动作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而现在,可能很多朋友刚入行或者是一脸懵懂的状态。我想请教你一些基础问题,首先,能否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梳理卖点的?例如,你拿到一个新的产品时,如何去提炼和拆解它的卖点?
在品牌那边,卖点的梳理通常由品牌产品部的同事负责,但我自己也有一套对产品卖点的分析方法。当我收到新产品时,第一步我会获取原料和配方的资料,了解其技术、功效、临床测试报告等。这些信息我会一一列出,然后再分析成分组合,看看哪些是市场上讨论得比较多的卖点成分,是否能提炼出有效的卖点。我会关注这些原料资料是否能支撑起我们的核心卖点,以及配方体系是否稳固,功效是否真实可靠。
因为任何一个产品都需要对应的功效来支撑它的卖点,我们常常强调产品的差异化,这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比如,你的产品相较于市场上的竞品,有哪些独特之处?是独家的原料,还是特殊的配方,甚至是明显更好的功效?你必须具备让消费者选择你产品的理由。所以,卖点拆解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明确我们的市场定位,确保定价的合理性,从而能够精准地吸引目标消费者。
这就像某博主一上来说,我找到了一个对标账号,然后找了一个拥有千万级大粉丝的账号,说我照着他的内容去做。这怎么可能呢?我连怎么失败都不知道。举个例子,我经常跟大家讲的西部产的产品。他们的产品有松茸菌,或者是其他品牌的一些咖啡提取物,甚至是胶原蛋白,比如聚酯生物的胶原蛋白。他们的核心就是这个产品。其实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华西生物的玻尿酸。
我觉得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产品,你是否对这个产品有一定的了解,这决定了你能否为它讲好故事。这个差异化才是最大的生命力。如果你的产品既没有差异化的卖点,也没有独特的技术,或者功效成分,其实就可以考虑不去做它了。可以这样理解吗?你就不要对它抱有做品牌故事的期望,直接做产品卖就可以了。我们不单提白牌产品,我其实觉得白牌这个概念很模糊,可能是市场的一个定义,就是没有做推广,就直接生产并拿出来卖的产品。
我认为品牌只有两种:一种是有故事的品牌,这种品牌有生命力,可以做长久;另一种是只为了赚钱的品牌,赚完一波就走。至于你的产品品质如何,都不影响你先确定品牌定位。你是打算做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还是只为赚钱而做的品牌?赚钱可以无下限,但是不要伪装成一个有情怀的品牌。对于新产品,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我非常认同你提到的观点。
我们暂且不讨论第二种情况,因为在美洲的行业社群中,大家可能对市场情况并不太了解。接下来我们讲一下美妆品牌。近两年我一直提到的品牌是游戏无几。虽然我无法评价他们的产品到底有多好,但至少他们做到了一定的基本水平。我知道多少成本,就定了相应的价格,功能也不会夸大。这个原则,作为品牌我非常欣赏。
我喜欢他们的故事。记得他们刚出来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被大家看好,但他们把民族品牌的概念放大,做了许多市场上没有的事情。在产品上线前就搞定了所有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这种情况下,品牌的信服力会更强。至于代工、原料和包装的成本,其实品牌拆解下来都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些东西拆解也没什么意义,我只关心价格是否良心。我觉得用四十多块买到收益几百块的产品是可以接受的。
同时,我也希望能隔空喊话顾一凯老师,欢迎您早日来美妆天堂聊一聊。接下来回到我之前提到的拆解部分,首先我会看产品的原始资料;第二,找竞品和市场数据作为参考,提炼产品的核心差异化特点;第三,把这些特点转化为消费者能够理解的产品话术。因为许多原材料的卖点,普通消费者是难以理解的,大家并不是都学过生物学或化学。
要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这个过程非常关键;第四,我会做一些可视化的展示,提供一些信服的动作点,这对做品牌和提炼卖点的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基本上,产品的brief就是这样生成的。根据目标平台或达人类型,不同的呈现方式和卖点宣称也会不同。若想做到完善,可以做一个Excel表,把品牌产品的一些信息先列出来,然后再进行筛选。形成PPT模式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会更清晰。如果只是单纯的表格,那样的表达实在是太理工了。如果你是成分党品牌,可以直接这么做,无需太复杂的PPT。
像HBN的产品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发光水在展示上只用一个表格,内容相当详细,连话术都做得很好。在提供成分卖点和功效时,可以做为参考,但如果只是简单照搬,那就显得很可惜了。毕竟这些只是品牌端的建议,使用完产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你对产品的感受如何,可以结合brief去创造自己独特的内容。这样的方式才更能走得长远。
你刚才提到达人关系,其实私下里我跟很多达人关系非常好。
我很好奇你是如何找到这些达人,并且如何拥有这么好的媒介资源。我觉得关键在于将心比心。我并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粉丝量,无论你是头部达人、尾部达人,还是新手的KOC,我们所说的素人,只要你对我有想法,我都会很耐心地和你交流。当我将产品寄给达人时,有时候会悄悄地说一句:如果你用得不错,请帮我多发(PO)一些。我对这个产品有信心,但如果你觉得它不好,可以选择不发,像我没寄过给你一样。如果你想要吐槽,也是可以的,只是希望你不要随便说我的名字,可以说是朋友寄给你的,觉得不好肯定有你的理由和道理。
我选择寄给你时,认为这个产品一定有打动你的潜质。然而,每个人的体感体验不同。如果所有的种草都是寄给不符合产品人群的人,这就是无效种草。无效种草并不是说没有ROI回来就等于无效。看ROI有时显得浮躁,因为如果你没有用心对待这个品牌和产品,就不能要求消费者理解并为此买单。以巧巴为例,我知道你投出的成绩是1:几十,但你跟我说,实际日常投出的数字是1:3到1:6,这很正常。很多朋友问是否能做到1:1,能够打平就高兴了。我算的不是单一品牌的闭环,因为它跟品牌的位置和时间有一定关联。
如果一个新上市的品牌要求一定的ROI比例,那就很不切实际了。新品上市时能够有0.5的回报就算不错。对某个刚上市的产品有期望,要求马上有回报是很不合理的。你这个产品真的好吗?人家为何要买?老板需要给这个产品一些成长的时间,不应只看短期销售。产品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需要时间从出生到成年,才能独立赚钱。如果连这个成长的过程都忽视,要求立刻盈利,那真的有些可悲。这样的老板或领导,可能真的有点无耻。
说出这些话可能会得罪很多人,但我觉得这是事实。如果你因此感到不悦,可以把我从好友列表里删掉,我也不想继续聊天。如果我得罪了你,请你反思一下。很多时候,像我女朋友对我说过,不要去做无效社交。虽然她说得有道理,但她缺乏亲身经历。我是依靠朋友的帮助一路成长的,因此我对每一个带过我的人都很感激,包括大学老师推荐我去电视台工作,甚至我曾经在广告公司工作时,从未投过简历。
所以,有时我并不担心无效社交,只要我真心与人交流。如果人家把我的真心当成狗吠,那就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他的。反之,如果我是先扔出狗吠,那被回敬的也只会是狗吠。凭什么让别人对你真心?我觉得做媒介的本质就是交朋友。交到好的达人和博主,他们会用心帮你推产品。我坚信这一点,也有很多朋友帮我做了这件事,我很感激他们。我的品牌能起步,也因为他们的支持,真的,他们并未收我一分钱,我最多只送了一只产品给他们,而他们并不缺这个产品。
实际上,产品在我们这些达人的眼中并不值钱。你给我的东西和我得到它的置换、价值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看重的是你这个人、我们的交情和关系。出于对你关系的重视,我自然愿意推进你负责的产品。这是另一个层面的考虑。很多品牌常常对达人的成功案例充满羡慕,却从未意识到这种成功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与尊重之上的。他们拿到产品后,随意要求我帮忙,显得很无知。凭什么我就要帮你?我从未得到任何回报,为什么要耗费精力沟通?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无脑的请求。很多人没有考虑到这个点,认为只要给钱就可以得到支持,但这并非真相。真正的合作是需要基于人际关系和相互理解,而非单纯的金钱交易。
我觉得,在我看到好的或者对这个行业有帮助的内容时,我会分享出来,这对我来说只是随手的一项动作而已,不占用我多少时间。我其实非常愿意做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很零碎,但一旦积累到一定量,肯定就变成了一份工作时间。我认为,帮助了你之后,如果我日后需要你帮我建立联系时,你也会愿意伸出援手。但如果我从来不帮助你,只一味索取,那么下次让我请你帮忙,其实是很困难的。我觉得,双方的关系就像在讨论“白嫖”一样。我常常自嘲为“白嫖侠”,这个称呼虽然不好听,但也可以理解为“渣男”。我觉得自己无法真正帮助别人,但只要你帮我推广想要建立联系的品牌,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问朋友帮你建立联系,这也是我的回报。
先不说金钱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个行业中,资源就是金钱。我凭什么把自己的钱给你呢?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像我这样的行业从业多年,实际上也并不富有,算得上是个“月光族”,但希望将来能够赚到大钱。虽然我也有几只猫,但和我女朋友一起养猫,似乎代表着我们之间的某种情感与联系。希望爱情的讨论到此结束,我们回到更关键的话题上。
我个人有个私心的问题想问你: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B站、小红书这六个平台中,你最常接触的是哪个?以及你最看好的平台又是哪一个?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板块。从2018年开始,我就接触抖音了,那时我在做第一代的蓝蜜账号,亲眼见证了抖音的成长,对它的触觉让我十分感慨。我参与过第一波鲁巴的活动,帮助推进了二类电商的兴起。而抖音电商的发展历程中,其实我对抖音的熟悉也并不太多,更多的是对它的敬畏。抖音的政策变化很大,商业化日渐成熟,但机会也越来越少。我们常说的和平年代是存量竞争,但在危机时代,更多的机会恰恰是在危机中显现出来的。
像疫情的前三年,大家都说整个大环境不好,但是你没发现疫情实际上促进了整个直播电商的快速成长吗?人们纷纷待在家中,无法外出,却通过直播的方式消解情绪,同时购物。因此,很多人因为直播电商而成为了网红,自己做起了老板,甚至赚到了一辈子用不完的钱。当然,这其中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很多人在尝试中也亏损不少。成功背后往往是必然性,受到时间、空间等多重因素的加成。现在有许多你可能从未听说过的品牌,比如快手上的天地词,尽管他们的产品可能毫无名气,但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上亿的销售,而你却可能听都没听说过。这样的现象在于,有些品牌的利润在二三十个百分点,然而你可能在自己的品牌业务上销售额才几百万,而人家的品牌却已经实现盈利。
对于如果自己要做博主或品牌,第一个想进入的品牌会是哪个?答案是B站。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B站的商业化情况并不好,我却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平台。尽管其商业化尚不成熟,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可能会出现更多机会。如果你选择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做品牌,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在争抢流量和用户。而且营销费用普遍较高,面对强劲的对手,你要超越他们,真的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和好的产品。
所以,我觉得B站是一个可以弯道超车的平台,同时知乎上一些品牌也在赚钱,特别是在母婴、理工科产品等方面的潜力明显。你的美妆产品如果能与我们相媲美,那你到底用过多少种产品?真实情况是,估计我用过的产品千款不止。其实我有个习惯,常常去斯富兰、屈臣氏、万宁等店试用产品,进行竞品调研,确保我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我昨天下午在杭州的万象城原本是要与文献进行活动。在此之前,我留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逛了万象城B1层,尝试了Polar、Fresh等品牌的新香水。我觉得作为一个美妆博主,定期线下逛街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让我与导购交流,了解他们的销售话术是否有所改变,还能快速掌握品牌最近的活动和趋势。例如,Fresh新推出的绿茶精华,线上宣传并不多,但在线下已经成为他们的主推产品。这让我想要深入研究,了解在这个季节推出这一新品的原因及其卖点。
作为美妆从业者,对各类产品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只能使用10款洗面奶,难以深入了解这个品类。我认为,若想真正做出产品,你至少需要尝试市场上80%的洁面产品才能积累实用经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行业内的人常常在一天内使用多款面膜,这种频繁使用显然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这样的例子也让我们深知,一周使用面膜不应该超过三次,而事实多数人每周只需一到两次。
实际上,面膜的效果多是短暂的,即刻补水,若有声称能抗衰、紧致或美白的效果,还是敬请期待。而对于那些主打新功效的面膜,我认为不如直接购买一款同品牌的精华液,更有实效。毕竟,面膜极大可能只是水和增稠剂,在短时间内提升皮肤的含水量。与此同时,我了解到你也会收集不少彩妆产品的使用经验,你平时有化妆的习惯吗?
我与您有些相似,试用过许多底妆和彩妆产品,但我从不化妆。如何评判一款彩妆产品的好坏,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在价格不超过百元时,我会关注它的外观和触感。若它主打不沾杯的口红,我会试涂并检查是否确实如其宣传。如今的彩妆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产品看重的只有基本功,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多样,为了判断粉质的细腻程度以及抗氧化能力,我会做些简单的测评。通常,我在手臂上试测,而不是像美妆博主那样测多个试色。每隔一小时,我都会定闹钟,观察试色从手腕向上延伸到手肘的位置,记录色彩的变化和持久性,透妆情况等。
而对于彩妆的外包装,我也非常重视,毕竟我对产品有一定的收藏癖。我的收集量庞大,包括本尼的琉璃系列等美丽产品。而在报告收集上,更是令我感到惊讶,我的美妆行业报告已有几千份,而其他行业的报告则更是超过了一万多份。尽管我过去对每份报告都仔细阅读,但因时间有限,我通常会在闲暇时浏览感兴趣的部分,比如关于美妆的市场数据和新品发布的信息。对于行业规则变化,像小红书这样的平台我也时常关注,力求及时掌握行业动态。
去年的事情我可能会看得稍微浅一些,但很多品牌并没有说可以跟上这个节奏来试错,因为这个试错的成本其实挺大的。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只是知道,但并没有用上。很多事情都是一样的,我和你一样,查看报告时大多数时间都会把它下载到我的iPad上,在飞机上、高铁上或者地铁上查看。我会发现有些信息现在可能用不到,但它会逐步内化到我的整个知识体系里,做方案、做推广、开发新品、制作内容时都会有所帮助。它能反过来支持你,所以我觉得有意识地收集行业报告,非常有助于大家快速成长。
说到快速成长,这个话题我特别想和你探讨。很多美妆行业的内行听众非常好奇,如何在进入美妆行业后实现快速成长。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从进入美妆行业到现在,你已经成为了一名标准的美妆内行。你认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对你帮助最大呢?我认为是个人的自驱力以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这两个方面是我成长的根本原因。许多人可能会认为我很八卦,喜欢收集各种八卦信息,但有想过吗?我在混群的时候也是为了帮助自己成长。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在聊天、摸鱼,其实许多灵感和行动都是在讨论中得来的。我觉得只要保持热爱的心态,始终对新鲜事物抱有敬畏之心,成长的机会自然会来。
另外,也不要总是抱怨别人没有教你,或者为什么不带你做、不会做。那些都是借口。想不想做才是关键。如果你想做,就会找到各种办法。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非常明显,搜索的行为可以极大帮助你。不要觉得百度或搜狗不可信,只要你主动搜索,总能了解大致情况。现在很多关于品牌建设和营销的内容,都有详细拆解,像抖音的投放策略等,信息随处可得。许多人问我,为什么我能找到那些行业报告。我很明确地告诉他们,我是主动去获取的。很多报告甚至是我花钱购买的,比如99元或699元一份,我曾经买过很多报告。因为我相信,如果那份资料对我有用,价格就是个虚拟的东西。花699元获得6999元的回报,这绝对是值得的。
做老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许多人经常抱怨自己的老板或领导,我对此非常认同。之前我看到一个心理学模型,涵盖了舒适区、成长区和痛苦区。当工作需求小于个人能力时,就进入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你每天面对的工作都是自己能够轻松完成的,因此每天的工作非常舒适,但这种状态并不会让你成长。其次是成长区,即工作需求略大于个人能力的时候。在这样的状态下,你会不断学习新知识、磨炼新技能,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而如果工作需求远远大于你个人的能力,就会进入痛苦区,这种情况不仅不能让你成长,反而会让你感到痛苦。
我刚刚听到你的职业规划,意识到你正在努力寻找进入成长区的机会,目标是找到一个工作需求刚好突破你能力的边界,而不会让你感到过于压力。例如,创业通常会直接将人推入痛苦区。而谈到未来,中国的美妆品牌发展潜力,大家普遍持乐观态度。可以设定一个五年的时间框架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未来中国的美妆品牌将快速发展,不容小觑。以修理可、钉子护肤等品牌为例,如果国家相关政策得以支持,这些品牌的成长速度将会非常快。一旦行业达到一定规模,政策的影响力将会更为显著。
在我看来,我们国家的人民是非常幸福的,我觉得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国家非常幸运。至少,我不需要每天担心战乱或生存问题。我能够享受温饱,开心快乐地生活,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虽然现在有些东西我还没有,但这不代表未来不会拥有。我坚信五年后的国产品牌将会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在,外资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今年的市场表现也显示了这一点。如何带着希望成长的品牌不断涌现,像巨子生物、花狮子等都是未来的巨头。
我经常跟大家提到英特尔等品牌,这些都是未来成长的种子。还有习武吉,以及我认识的好朋友JC、野兽代码等品牌,都将迅速崛起。只要大家坚信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终将迎来成功。如果没有心思投入,就不要轻言放弃。本期节目的内容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再次感谢乔巴和各位听众,期待下次再见!如果大家想加入听友群,可以在节目说明中找到我们的小助理联系方式。对于通过苹果播客或其他平台收听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beyondpod2021并备注美妆以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