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单身时代,我们还有必要走入婚姻吗?

媒体链接

内容要点:

  • 1. 婚姻在社会学中被视为一种责任机制,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安全保障,尽管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相较于20年前更为保守,但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却更加迫切。
  • 2. 在亲密关系中,真实的生活状态与情感沟通至关重要,保持身体接触与互相扶持有助于增进情感和维护关系的稳定。
  • 3. 年轻女性在面对身体接触时,应保持自我风格,避免自我视为受害者,积极与对方沟通自己的边界和感受。
  • 4. 成功的亲密关系需要双方对各自需求和差异的理解,而单纯追寻完美的伴侣往往会导致失望,建议明确识别不合适的人,维护自我利益。
  • 5. 在疫情和竞争环境下,年轻人选择城市与回乡的抉择不仅关乎事业发展,也需理清自己的价值观与幸福感,以便作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决策。

大家好,我是沈亿飞,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副教授。我的研究方向涵盖社会性别、家庭社会学、情感社会学以及青少年成长等领域。可以说,我已经在私人生活的研究上投入了20年。你好,我叫桑剑刚,做了16年的律师和7年的法官,现在是一名上海政法学院的副教授。我们也是结婚20年的夫妻,将共同主持这档由新世向光之来处出品的播客。在该节目中,我和桑老师将从男女的不同视角探讨当今爱情的问题,分析与亲密关系、婚姻、家庭以及社会性别相关的热点事件。同时,我们也会分享一些轻松的夫妻日常聊天。

在这个时代,许多人会疑惑,婚姻的意义何在?如果我选择不生孩子,为什么还要结婚?在社会学研究中,家庭依然是最重要的安全机制。当一对夫妇及其孩子组成家庭时,他们能够共同承担风险。如果不结婚,个人的保障仅仅依赖于父母。虽然我认为婚姻不是必需的,但亲密关系依然重要,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更是不可或缺。坦率地说,现代年轻人的观念相比20年前显得更为保守,思维框架也更多,尝试的勇气似乎减弱。然而,他们对情感的需求却比任何时代都要强烈。

在生活中,女性时常会遇到一些不合理的身体接触或言辞,这些经历可能令人不适。但重要的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自我风格,从而不把自己视为受害者。大家好,我是沈亿飞,今天的播客可能比较特殊,因为桑老师不在,我请来了我的好朋友童诚杰,来参加节目。他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想法,我们决定聊一聊,所以今天便有了这期串台节目。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一些具体的内容,以及童诚杰的常规读者来信栏目,这对我们来说会是一个新鲜的尝试。如果大家对此感兴趣,欢迎给我们写信,我们会定期挑选来信进行回复。

其实我与沈老师的相识源于《再见爱人1》,而与他相聚、交流又让人感到亲切无比。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我们很快便能进入彼此更深层次的话题。最近,《再见爱人2》的录制也已经开始,有不少朋友在询问我们是否还会参加。对于这一点,我也感到非常好奇,因为很多观众是在疫情期间才开始接触这样的人际关系节目。我认为《再见爱人》的第一季非常精彩,它的吸引力与一般偶像剧大相径庭,虽然它有其甜蜜的元素,但并不像典型的家庭伦理剧那样狗血。它呈现了真实的生活状态,参节的嘉宾也愿意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真实世界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对我来说,常常比小说中的情节更引人入胜。作为一个从事婚姻家庭研究的人,我发现日常生活的故事往往更加复杂和动人。真实本身就蕴含力量,并且具备治愈的特质。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人性,常常展现出温暖和治愈的一面,正是这种互相支持的力量使得关系能够持续发展。即便在互相看不惯的时候,人们依然会珍惜彼此的付出,想要保护对方,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婚姻的理解,尤其在经历长期相处并签订终身承诺之后,夫妻双方在潜意识中往往会担负起相互的责任。

这确实是一个进步,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婚姻本身其实是一种责任机制。因为一旦结婚,就意味着正式做出了承诺。在经济上和法律上,结婚双方成为了一个共同体。如果一方出现意外,另一方是有责任去照顾对方的。在恋爱中,可以选择不管对方的情况,但在婚姻中,如果选择不管,就可能构成遗弃罪。因此,婚姻是一种非常正式的责任机制。此外,遗弃罪的概念也暗示了婚姻的严肃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生死与共。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如此麻烦?其实,很多时候,实际上你也会是需要别人照顾的人。未婚的人常常对我说,他们可以自生自灭,一旦到了那种状态,就算了。然而,真的处于那种境地时,能够如此洒脱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口头上这样说。婚姻就如同一个正式的承诺机制,甚至可以看作一种责任共同体。在当今社会,我们也经常收到听众的来信,寻问“我是否应该结婚?”似乎不结婚更让人感到舒适、自在,毕竟现在有很多机制可以保障我的养老问题。那么,作为社会学的专家,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实际上,这几年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有时会有人将婚姻描述得过于美好。虽然我依然认为婚姻中拥有非常美好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走进婚姻的殿堂。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选择权,许多人会认为,不婚不育是一种保平安的方式,其实从社会学的研究来看,不婚不育和保平安并没有相关性。即使不婚不育,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平安。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家庭才是承担风险的最后堡垒。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和配偶构成了安全的保障,若不结婚,只有父母这一层保障。虽然社会上各种极端案例时有发生,比如家庭暴力等,但其实这些情况在整体比例上是相对较低的。

虽然他并没有那么确定,也不像以前那样自信,但相比起恋爱,他对婚姻的认知更为清晰。比如,谈恋爱的时候,如果我不告诉大家我在谈恋爱,其实是可以被接受的;但结婚一般会举行婚礼,隐婚在道德上是会受到质疑的。我们还会佩戴戒指,这其实是一种公开的承诺,旨在减少潜在的问题和麻烦。虽然这种承诺机制与过去相比,其力量有所降低,但从长远来看,依然具备其重要性。我认为,亲密关系本身就存在起伏波动的过程。

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最近逐渐认识到彼此的进步。特别是在沈老师的引导下,尤其是KK与您单独聊天后,我们感觉到了变化。在第一季时,我们有机会进行过一次私密的对话,因为我希望嘉宾能有意识上的调整,而不希望这些内容被公开。事实上,这种私密对话对嘉宾来说非常有价值,比在节目上谈论问题要有效得多。复合之后,我们也讨论起了这个话题,KK询问我沈老师说了什么。我告诉他,沈老师认为我的想法是正确的,而KK则有些困惑,因为他感觉大家都在说问题在他身上。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确实很难把握,如果我直接指出 KK的不足,他可能会觉得我在指责他,而不是在帮助他。因为我平常的表达方式非常认真,这让他觉得我在教育他。尽管我比他大一两岁,但他会反感这种感觉。我们之间的对话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尤其在参与到“令人心动的CP”的活动中时,我也发现了情感沟通的有效性。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来开发这种沟通方式。我觉得,这就像占卜一样,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真实的情感世界。

为什么这个吵架也算秀恩爱呢?因为他们觉得在吵架的时候,彼此都能看到对方。我曾经问过,这算什么恩爱吗?但实际上,我们真正的恩爱往往无法在这个所谓的公共媒体上展示。有时候,他对你的支持,并不是说几句暖心的话或给你点钱,而是默默无言中知道他在你身边,这让你能安心地去做其他事情。最近,我和KK对此有些不同的看法。比如说,由于各自工作的原因,我们分开的时间比较多,好不容易见面,KK就问我,为什么你天天跟我说“想我”“想见我”,可我回来了后你却在旁边玩手机不理我。我告诉他,其实一个人玩手机和有个人陪你一起玩手机,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你在旁边,所以我才可以安心、更专注地去玩手机。

我并不是在狡辩,这其实反映了好朋友和亲密情侣之间的区别。小熊维尼里有句话说,朋友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而好朋友可以一起“无所事事”。这其实是真正亲密关系的体现。有时候,尽管我们之间出现了很大问题,互相都很讨厌,但当你翻看过去的照片,还是能忆起某次旅程里我们曾经的幸福与快乐。这真是让人感动,人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状况,我们舍不得那段快乐。有时候,我们会想着,或许我只要跨过这个问题,就能够重建新的快乐。因此,人类对亲密关系有着想象与期许,而不单单是关注当下。事实上,夫妻关系的复杂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简单地劝分很容易,但分开后你能承受孤独吗?也许现在有很多网友只是在吃瓜,所以他们觉得说一两句就是体现了他们的价值感。但是我也很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我做的更多的是,我很少给当事人建议该怎么做,我认为每个人在遇到问题时,内心都有解决方案,只是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有的人逻辑混乱,无法把握方向;而有的人则有答案,但不愿意承担决策背后的代价。每个决策都有代价,有时你需要帮助他直面这些代价。逃避选择也会有代价,这个概念很重要。成年人在任何一种关系中都要对自己负责,包括在婚姻里。所以,承担责任或承认错误的勇气是必要的,缺乏这种勇气就会一直在逃避,但这样会很痛苦。

幸福也是需要代价的,没有哪一种幸福是简单的快乐。在学术上,我们将快乐称为快感,比如你听了一首快乐的歌曲,或者在一个派对上尽情摇摆,这些都是快感。然而,幸福却有所不同。它是当下与物质之间的互动,涉及的神经化学物质如多巴胺和其它因素。幸福需要你去欣赏、关注某些事物,并承担起平稳的责任。你需要去维护和经营这些幸福,以至于它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但它确实非常重要。我很高兴看到KK和陈洁在整档节目中的表现,我觉得你们这对有很强的黏合力,尤其是在身体接触上。身体上的亲密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与你的另一半在一起时,你会时常想去拥抱他,亲吻他,甚至在睡觉前互相拥抱一下。

这样的亲密关系对于两人都十分重要。有人可能会因为某些缺点而选择放弃,但一旦遇到一个希望身体亲近的人,放弃就不会那么简单了。我先生昨天跟我说,他觉得我不在的时候,他可以更安静地工作,因为我常常在旁边跳来跳去,让他觉得烦。但是他发现,如果我外出后晚上睡不安稳,等我回家后,他才能安心入睡。这不是单纯的性关系,而是在我身边时,他能感受到我的呼吸带来的安宁。这种气场是难得的,我在你们身上也能感受到这种气场,因此我当初觉得你们可以走得更近是有道理的。当然,未来我们也许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需要权衡代价,做出更痛苦的决策,这也是一种成熟的选择。

亲密关系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的态度是,KK和陈洁你们都理性且对自己很负责任,所以我相信你们每一个瞬间的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童晨洁是人间清醒却不愿意放下这个KK。我回复他们时说,既然你相信他是人间清醒的,为什么会不相信他做出的这个决策也是清醒的呢?其实,这种看法可能是因为你自己还处于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你没有看明白亲密关系的核心所在。我记得有位网友曾私信我,说他曾经幼稚,认为很多事情太简单,听起来让人觉得十分搞笑。

我认为你和KK之间的问题,KK并没有十恶不赦,只是很多人夸大了他的缺点。他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首先伤害的是他自己。陈洁之所以那么生气,是因为她爱他。这种伤害让她感同身受。如果她完全不爱他,即便他做什么都无所谓。因此,二者之间的矛盾其实是爱的矛盾,而不是因为他自私自利。其实,两个人都在考虑对方的感受,这点对于维持感情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您和伴侣之间的身体接触是很重要的。我以前受到过心理学的影响,了解到每天需要有四个拥抱,才会让人感觉比较幸福。因此,在家里,我常常会安排女儿、儿子和老公每天给我一个拥抱。余下的那个拥抱,我会从其他人身上得到,比如让我父母或我的学生给我一个类似的拥抱。当然,实际并不是每天都要四个拥抱,而是要定期进行身体接触,尽量多与彼此喜欢的人进行肢体互动。比如,见面时友好的拥抱,轻拍肩膀等等。

与别人相处时,我会首先判断对方的身体边界。有些人你可以靠得很近,而他们不会感到反感;有些即使关系再好,他们也可能不愿意亲密接触。因此,我会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最近我和朋友子中见面时,他显得非常拘谨,我意识到用身体接触的方式他会很紧张,于是没有去挑战他。不过,也有许多人是比较开放的,比如胡彦斌,我们之间没有问题,互相拥抱是种友好的表现,并不会让他感到不适。

保持身体接触对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睡觉时一定要旁边有个人。如果半夜醒来摸不到人,我会立刻清醒;而如果摸到人,就能很快入睡。虽然这是一个坏习惯,但对我而言,身体接触是很重要的。令我高兴的是,我的先生愿意配合我这点。起初,他并不习惯于身体接触,认为拥抱没有效率,甚至可能影响入睡。但我告诉他,不用理解,只需要问自己是否愿意为我去做这件事情。后来,他开始逐渐接受,现在好多了。

我听说你们的播客是夫妇合作的节目,这让我很感兴趣。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两人聊天,有的时候会让朋友加入。就像这次,我的朋友们都过来聊聊。在做播客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产生分歧,特别是在某些话题上?我们确实会吵架,有时候还会在播客里公开争论。有一回,我先生在某个观点上与我和其他两人的看法完全不一样,气氛变得紧张。我选择保留那一段内容,甚至告诉他不用剪辑,保持真实的家庭对话。在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主题里,起初我们就开始吵了起来,我感到有些不快,于是提议停录,改天再继续。

有时候,他会拿出手机来百度一些东西,我就会跟他说这样不行,放在那里,我的情绪就会迅速上来。因此,我们也会进行很多调整。大部分时间,我们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因为我们经常聊天,并不是为了播客而聊天,我们之前每天都会花半小时进行一些闲聊。反而是因为录播客,我们觉得录制的这段时间比私下聊更好玩。首先,他有时候会用一些冷笑话来调侃,我坚决不允许他这样,常常无法理解。我就说,公共传播和私底下的聊天是不同的,但他认为听众中有人会觉得这种幽默可以接受,也有人会觉得被冒犯。因为对这部分的理解不同,所以有时候在他要开口说笑话时,我便会打断他,我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来,知道他接下来要说的是什么笑话。

其次,有时候我们会聊一些不那么政治正确的话题,我们觉得可以,但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妥。例如,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聊到生孩子的好处时,我就会提醒他,这种话题继续下去一定会遭到批评,像是被指责为推动婚育。我知道他非常喜欢孩子,觉得人生若没有孩子就不完整,但我跟他说,这种观点一旦外传,肯定会引发争议。然而,他真实的想法是因为他真的很爱孩子,不仅是自己的孩子,之前我们还一起做过一个名为“沈亦菲和桑剑刚”的家庭教育账号,可能很多朋友已经在B站和小红书上见过。我们在那个账号里讨论过一次真实的故事,讲述他在飞机上因为一个小孩子哭得很吵闹,而帮那位阿姨抱着那个孩子站了四个小时,真的是一个漫长的国际航班。这样的经历让我知道他确实对孩子充满了爱。

不过,我常常提醒他,不要再继续说这些可能会引发争议的观点,因为孟王爷可能会认为这是在催婚催育。因此,与平时聊天相比,我们在播客时会显得小心谨慎一些。其实我和KK曾经录过一次播客,正好那时因为疫情,我无法回上海,也约不到其他嘉宾,所以我让他陪我录一期。他开始时因为紧张而无法放松,感觉自己说的话都被录下来,让他很不自在。之后,他开始讲一些我认为很幼稚的笑话,男生确实容易觉得自己有趣。我觉得那种幽默在公共场合并不合适,尤其是在播客中。 我和他开玩笑说,这里不是线下的节目,不需要特别逗乐观众。听众更想听我们之间较为深入的讨论,而他那种无聊的笑话说了十分钟,只会觉得拖慢了进度。最后,我甚至警告他,以后再也不想和他一起录了。

起初,我们做这个播客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聊天,所以就把手机一放,把这些内容公开出来。让人惊讶的是,很多人听了我们的播客后感受到了不同的体验,他们觉得夫妻之间可以有这样的对话。事实上,我和我先生在许多观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不是那种一致性很高的关系。我很怕大家会觉得我们在综艺节目中展现的一切都不真实。因为在那种节目中,往往会有人觉得他没有很爱我。可是他对我的爱,不体现在表面的小细节上,而在于他会帮助我解决任何问题,这种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家遇到的各种事情上,他都会全力支持我,帮助我。尽管在很多综艺中,这种支持往往没有得到体现,许多人只看到冲突,却看不到我们相互扶持的瞬间。相信KK在你低落的时候,也会让你感到快乐,这就是他的本事。

最近我开玩笑称他为“舔狗”,因为他真的很肉麻,常常说“老婆你好美啊”“老婆你好厉害啊”等等。我就想让他换点其他的说法,觉得有些腻。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讨论这些,我觉得这样的互动很好。同时,我也想请教沈老师一些问题。因为我们两人的亲密关系现在顺利进行,但我发现一些年轻女孩在进入亲密关系前是有恐惧感的,另外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尤其是女生在判断一个男生是否喜欢自己,或者是否想和自己发展一段关系时,性在其中占了比较大的比重。您能就这些方面聊一聊吗?

其实我在2020年开设了一门社会学的爱情思维课,很多朋友非常喜欢这门课,它解决了许多人的问题。每天都有人谈论着它,直到今天,这门课依然火热,持续有人购买并与我们交流。有些人告诉我们,这门课在他们失恋时帮助他们走出了困境,还有人说上了这门课后成功脱单。实际上,我们是在帮助他们梳理自身的逻辑。然而,在课程进行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发现我们社会学的爱情思维课有时无法解决更深层次的身体问题。

很多人之所以无法进入亲密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身体。他们无法接受另一个人,而不仅仅是找一个身体合适的伴侣。实际上,他们的身体与所有人都断绝了联系,呈现出一种“不要靠近我”的防御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表明他们缺乏性魅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有些人能够与他人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但在关系深入时,身体上却无法配合,瞬间就会崩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21年我们又开设了一门沈亦菲的性教育课,为成年人提供性教育。我们希望让大家能够坦诚地面对自身的问题,理解身体的存在。

我们知道,身体的问题与性意识的表达密切相关。很多人在性方面存在着愿意与不愿意的矛盾,而他们表达的时候又往往被各种因素影响。比如,有人说愿意与伴侣发生性关系,把自己给了对方,但这一观念往往让性变得沉重,伴侣就要承担未来所有的责任,而自己总是将性与价值等同起来。当被辜负时,会陷入痛苦和无法自拔的状态,越是如此,越容易被伤害。我们努力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尤其是面对现在年轻女性困惑的现实,令人惊讶的是,许多男性也开始主动承认在这方面的困惑。

男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对自身欲望感到罪恶和羞耻。这种羞耻感的产生可能与社会上大量的舆论有关。很多男性不知道何时适合表达对女性的性欲望。比如有一位男同学谈了半年恋爱,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但当他向女友表达这些想法时,却被分手了,因为女友觉得他满脑子都是性。接着,他在第二段关系中忍耐了一年,结果也遭到分手。

每个人的时间线不同,男性常常会疑惑对方对自己的身体毫无好奇心。在一次旅行中,进行到了某一步时,他感到崩溃。寻求沟通对他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亲密关系中,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希望在适当的时机能够进行交流,避免误会。在实际的关系中,每当有两个人的身体契合时,节奏等问题就可能导致错失良机。对于这个男生而言,他之所以能够坚持一年,是因为太喜欢那个女生。

他从一开始就对该女性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因此愿意为维系关系而努力,然而最终却遭遇到了崩溃的局面。这种情感上的复杂性和对关系的渴望,使得年轻人在情感交流中充满了挑战和困惑。

所以那个很有性魅力的女生其实在身体上是开放的,她愿意去尝试的。但是因为她太珍惜这段关系,她变得彻底糊涂。我知道为何直男常常被指责得那么狠,是因为在该来的时候不来,而在不该来的时候却偏偏来。前任的经历影响了后人的想法,但我们也很难不受这种影响。不过我觉得这个男生其实还是蛮体贴的,算是个好人。我们后来确实做了一些反思,发现背后有很多这样的关系问题。我们希望大家首先能够直面这些问题,在一个非常安全的亲密关系中去讨论。但在公共领域,现在很难探讨这些,私底下可以,但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的观点与你不一致,就立刻愤怒到想要分手。

比如谈到现在各种通报的事件,若对方指出男人普遍有这种欲望,你便愤然与之分开,那是非常可惜的。假如你真的遇到一个觉得这件事情很严重的人,你可能在长期的婚姻关系中也会觉得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然后又开始抱怨。因此,不如多点好奇心,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急于做出价值判断。社会学的爱情思维正是强调这一点。刚才陈姐提到差异的重要性,接受差异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其进行价值判断。一旦你开始评判,事情就难以解决了。比如吃饭时对方不夹菜,如果你认为这是他不爱你,就会将简单的习惯复杂化。而如果你告诉他你喜欢别人给你夹菜,对方可能会理解你的想法。

在社会学的爱情思维课程中,我们反复强调,解决差异常常是不在于消灭差异,而是改变你对差异的判断。尤其在性方面,公共场合可能有道德和伦理的限制,在私下两人交流时,如果没有损害到第三方利益,就不要过快进行价值判断,这很容易让大部分直男陷入被指责的境地。我们应当就事论事,不轻易下判断,因为构成一个人性格的因素是复杂而丰富的,你不能因某一件事情就全面否定他。当然,识别合适的人是重要的,过程中通过很多细节来感受,而不应该只依赖某些单一事件。

社会学的爱情思维课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要排除Mr. Wrong,而不是单纯寻找Mr. Right。抱着找Mr. Right的想法,往往会很难实现。比如我们认为王秋宇是个合适的人,但现实中并不一定如此。如果你希望找一个既帅又体贴、经济能力强、理性、忠诚、能共情的人,这些要求很难在同一人身上实现。你需要清楚哪些人是你的Mr. Wrong,明确自己绝对不能接触的人,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我们课程中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排除Mr. Wrong的方法。实际上,你越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你就会越有效。陈姐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因为她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被称为人间清醒。沈老师的课程名为社会学的爱情思维,关于性方面的课程是沈亦菲的性教育课,大家可以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光之来处”上找到。我们制作这些课程花费的时间往往比大家想象的要长,通常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精心准备。因为我自己有二十年的亲密关系经验,坦率地说,现在的年轻人相较于二十年前显得更为保守,头脑中的框架更多且更不愿意尝试,但情感需求却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高。

很多时候,若干年后回头看,年轻时的烦恼往往只是想象,而现实与之大相径庭。文学和影视作品并不等同于真实人生,它们只是对真实生活的翻版,往往拔高或者偶像化,展现出不同类型的剧情和节奏感。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被文学和影视作品误导,务必回到真实的世界中。

对真实的人要有相爱的感觉,而不是去追寻那些抽象的、完美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我去参与这些课程,以及2020年我选择走向公共媒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我也想推荐一下沈亿飞的新教育课,我认为这课程还挺有帮助,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有时候,当我们在思维上变得僵化,陷入某种观念或传统道德中时,可以试着打开自己的思路,这样会让我们感到更宽广,同时也能找到更为清晰的逻辑线索。

接下来,我来读一封信。这位匿名的信件来信者写道:“佟掌柜您好,由于工作的困扰,我也想来投稿。今年是我毕业的第六年,这六年里我换了三个城市。今年7月中旬,我被公司裁员,虽然有N+1的赔偿,不至于太焦虑,但今年的就业环境特别差。互联网行业的大裁员,尤其是在疫情后的上海,以前是求职者挑公司,现在是公司挑求职者,一个岗位大约有400多份简历。此外,现在招聘软件上的薪资也比疫情前低了很多。前阵子我想找兼职,结果很多都是已读不回。我的老家离上海不远,我在考虑是否要回家,但回去肯定会被催婚,我心里其实不太想结婚,也不想生孩子,一个人独处惯了。如果不回老家,我不知道在这种环境下要多久才能找到工作。很多人失业好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我担心下份工作也可能不稳定,又被裁员。如果改行,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我的性格不适合做销售,暂时就写到这里,我要去健身房努力减肥了。”

关于年轻人选择事业还是婚姻的问题,其实我们之前也谈过。有些来信者同样困扰于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老家。我不是专门做职场研究的,但我能感受到这几年的不易。过去人们往往会认为以前的情况比现在更好。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推断,今年可能是未来几年中最好的时机,因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即便在我毕业时,那也是一个充满时代红利的时期。然而,即使在那时,我身边仍有许多人抱怨,当年的工作分配变成了如今要靠自己寻找工作,每年都有这样的抱怨。今年面临的困难似乎延续到了下一年。

我认为,事业与爱情并不是对立的。是否选择回到老家,这需要理清思路。回老家并不必然意味着要结婚,或许在那里也可以有事业发展。回到父母身边,是否就意味着需要面对催婚的压力呢?你在大城市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否也是同样的不愉快?关键在于你自身的选择和判断。你要找的是怎样的工作,并希望自己经济独立。假如在上海无法实现经济独立,那回到老家是否能有所改善呢?除非你考公务员,并确定能考上,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的稳定。但你真的喜欢这种稳定的生活吗?这一切都是疑问。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因为上海疫情的原因,近期全国的疫情状况也有所加重,比如成都和深圳都无法开展活动。疫情确实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各种活动的取消,以及演出行业的片酬也降到了以前的三分之一。现实问题摆在面前,关于是否回老家的选择,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有一句话说,逃避可耻但有用,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究竟要逃避多久,逃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果你逃避的是竞争感,或许你并不喜欢这样的竞争,但如果回到老家后发现生活变得平淡无趣,反而让你意识到自己喜欢的是竞争感,这样的选择就变得复杂了。因此,关键是要弄明白自己想要逃避的到底是什么。

多年以前,我们曾进行过关于幸福城市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城市中,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存在差异。在四五线城市,稳定被认为是幸福的关键,而一线城市的人则更强调竞争和成就感。因此,选择住在哪个城市,并不只是为了追求高薪工作。

它其实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你想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如果你不矛盾于这一选择,那你就可能是因为喜欢竞争带来的成就感而选择了一线城市。然而,如果你选了四线城市,可能会感到非常不适应。倘若你觉得稳定对你来说非常重要,并且是你幸福感的基础,那选择大城市、甚至一线城市这类竞争激烈的环境可能就不适合你。

在我看来,没有绝对的城市好坏之分。无论是回家还是在大城市生活,关键在于你的底层逻辑与这个城市的底层逻辑是否吻合。我个人就认为自己非常适合在像上海这样的城市生活。我老家经济条件也很好,每次回去待一周都会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却会开始问自己:“我每天都在吃喝,我这是在干嘛呢?”这时我母亲会建议我去走访亲戚,而走访后我又会思考这种寒暄的意义何在。

因此,我明白自己希望生活在大城市,追求的是一种意义感。虽然我不追求竞争,但我在老家无法获得那种成就感和价值感。老家能给我提供休养的时间,但如果我很累,便会觉得老家又特别安静。所以,了解你幸福的底层逻辑与城市的匹配度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匹配,你就需要选择改变;如果只是暂时遇到问题,那就去解决它。

接下来,想到沈老师说的,面对问题时,你要明确自己要提升哪些能力才能快速找到工作,是否愿意降低薪酬去接受一份尚可的工作,或者坚持到找到理想的薪酬。这些问题才是更具体的方向,避免在回老家和待城市间无止境地思考。

对于那些感到疲惫的人,像沈老师建议的,可以考虑回到老家,停留一两周,去感受一下家乡的变化。也许你会发现适应的可能性,而后再面对诸如催婚催育等问题,与家人沟通交流。如果你回去后依然满身不自在,那就回来吧,继续给自己加油面对一切。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需要决定的问题,而以这位来信者积极的作风来看,虽然遇到了困扰,但他也有前行的动力。

我建议他要更加自信。就像我曾跟K哥说的,他也经历了长时间没有工作的困扰。演员这一行的竞争很大,有时甚至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失去机会。我告诉他,黎明前的黑暗往往在你觉得快崩溃时出现转机。如果无法理清思绪,去做一些自我提升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无论在哪里发展,提升自己永远是一个不变的法则。

感谢这位来信者的分享,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另外一封信。这封信来自一位匿名的来信者,他提到自己刚毕业、工作不到一年,似乎感觉被领导嫌弃。前几天,他在楼梯间碰到领导,领导在打招呼时重重地摸了他的肩膀,虽然他当时没有反应,却感到心里不适。

这个领导并不是他的直接上司,两人平时接触不多,但由于工作需要偶尔对接。他每天都会到办公室和同事们聊天,气氛还算正常。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前,领导并没有表现出异样的举动,偶尔对其他女同事也会开一些玩笑。最近,他开始对这位领导的态度感到困惑,试图通过与长期工作的同事讨论来寻求一些看法。经过同事开导,他对该领导的看法有所平和,但内心依然存在担忧,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以防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是一个对女性来说非常敏感的话题。在工作场合碰到这样的事情,每个人的反应都可能不同。如果你觉得身体接触让人不舒服,尤其是异性之间的接触,这肯定是有问题的。不仅是身体,言语上的轻佻也很可能给人带来不适。

或者说他可能没有到那个程度,但他觉得以他领导的身份,相对来说,对于女性员工有一种掌控感,所以他以为自己可以比较肆意地用言语挑逗你,或者进行一些肢体上的接触。我认为这是非常深恶痛绝的一件事情,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然而,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早期我在刚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同事,虽然他不是我们学院的,但在一次学术交流的聚餐中,他坐在我旁边。我发现他每次与我说话时,总是要靠得很近,这种距离让我感觉不太必要。虽然环境有些嘈杂,但是我们的谈话并不是别人无法听见的,所以我想往旁边挪一挪。后来我发现,他跟男性讲话也是采取同样的方式。换句话说,他是一个本能的习惯,当跟你讲话时,身体就很容易靠近。

即使他有时从后面来跟我讲话,但这是否真的有恶意,是否真的存在骚扰的意图,我觉得要打个问号,不能一棍子打死。也许这个人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同事,而那位同事能够告诉他,从一般推断来看,他并不一定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他的身体距离感与我们不一样。特别是我们遇到五六十岁的男性,很多男性认为拍拍你的肩膀、背部,甚至是后脑勺,都是表达友好的方式。然而,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身体边界的认知反而变得更加严格。最近的研究表明,经过这十几年的变迁,我们对身体距离的认知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更能接受身体接触,甚至男性之间勾肩搭背是常态,但如今一旦不能接受,大家都会觉得有问题。

在这十几年,由于时代的发展,用穆里斯的话讲,这实际上是身体紧急的一种表现。许多当代的问题都与这种身体紧急性有关。虽然骚扰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身体尺度的不同理解。这些动作可能是友好的表现,却被错误理解为骚扰。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可能会减少与资源体系统的接触。如果每次都过于敏感,可能被划掉的资源体系会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在性别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女性在工作领域中往往不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当有人对你表示好感时,女性常常担心对方是否喜欢自己,主动进行切割,导致在事业发展中失去被赏识的机会。

大家应该意识到,遇到赏识你的人是很重要的,但有时候,这些人的表达方式与我们的期待很不一样。不少人可能对性骚扰的定义模糊不清,部分个案或许是出于对身体边界的不同理解。我自己也经历过性骚扰,因此在面对同龄的五六十岁男性时,若对方手一搭在我肩膀上,整个人会立刻起鸡皮疙瘩。我当时很感激我的先生,他告诉我,并非每一个男人都是性犯罪嫌疑犯。如果我把每个男人都视为潜在的性犯罪嫌疑犯,那么社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社会上总体资源仍掌握在男性手中,我们女性需要去争取,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因此,他建议我学会与那些并非故意骚扰的人保持正常的对话,即使内心感到不适,也要克服这种心理。虽然这对我造成了不适,但我明白,长期来看,我不能始终是个受害者。受害者在社会中往往缺乏发展动力,而我应该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我希望这些观点能对我的朋友有所帮助。在遇到这一类事件时,如果你立刻选择成为受害者,可能会关上许多本可以打开的门。若发现对方没有恶意,那就过去了。如果下次我注意到和他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单独相处,也未尝不可。

这种情况下,女性可以从被动变为主动,树立更正常的观念。在表态时,可以主动沟通,但我理解这可能也让对方感到奇怪。事实上,确认别人的恶意是第一步。通常,性骚扰都有多次的表现,不会只有一次。如果对方仅仅一次失误,那往往是无心之举。如果这些行为频繁出现,那就值得关注了。有人可能对此无所谓,但我觉得这种低调的有人态度,是为了争取个人的安全和舒适,而不是将性骚扰的标签强加给他人。

再者,不能因为某些行为不被你认同,就将该行为污名化。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这种身体距离感的差异,不应该被理解成道德上的指责。

其实,我的身体可能比一般人更敏感。因此,在某些公共场合,我可能会感到不适。有一段时间,我选择了一种方式来应对这种情况,我告诉大家,“不好意思,我最近有些身体情况,患有焦虑症。”这并不是因为你,而是我的问题,我很坦诚。我告诉大家,在这段时间内,不要靠近我,等我过去这个阶段后,我会觉得没有问题,那时我能够主动与你交流。

这种情况下,公共场合应当严肃对待。比如说,当我们在吃饭时,如果一个好朋友碰到我,我可以拒绝说明:“最近我身体有问题,请你和我保持距离。”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发现问题在于我自己,而不是去处理对方。如果对方确实也有问题,那么可以第一步保持距离,第二步在多次发生后,可以向人力资源部门正常阐述,甚至可以将这种关系拉开。

在这个个案中,可能更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对方。可以再观察一下,因为对方也提到,领导与他之间还是有些距离感,之后并没有再发生类似事情。因此,我们可以以观后效。找出所谓女性在面对不合理的身体接触时,建立起一种树立的态度是很重要的,确保自己在生活中能保持一种正常的对话。

作为女性,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遭遇不合理的身体接触或者言语。此时,保持自己的气场,正常地与对方进行交流是关键。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设想成一个弱小的受害者,而是要有反击的能力。你与对方的交流应充满理性,这样他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这时,大部分男性会感到其实刚才的行为是不适宜的,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在与女性相处时会更加平等地对待她们。

对于女生而言,可能会面临一些担忧,尤其是因为身体接触而感到不舒服时,常常会自责。她们可能会想:“我是不是穿得太招摇了?我是不是过于迎合他了?”因此,当遭遇这种情况时,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个人的穿着与他人对你的态度并没有必然联系。近年来,我们的社会对于穿着的认知有些走向极端,以至于需要不断证明穿着方式与所遭遇的对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实际上,无论我穿什么样的衣服,都不代表我在给予他人触碰的权利。

然而,穿着的确有时会导致误解。例如,当一个人穿着暴露时,可能会被认为她对身体接触的开放程度较高。相对而言,穿着较为保守的人,会让他人觉得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沟通往往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希望保持身体的界限,当别人想要拥抱你时,可以明确表达:“我不太喜欢身体接触。”这样的主动信息有助于减少误解和不适。

我想再次强调,穿着与遭遇骚扰并没有关系。在2004年,我就曾撰写过关于性骚扰与性别无关,而与权力有关的文章。性骚扰不是因为有人喜欢你,而是某些人滥用权力。为此,我们需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身体界限,并使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让周围人认识到这些界限。当我们执行这些时,能够有效预防误会的产生,尤其是在职场中,让自己的资源和权利得以合理保障。

我们在身体研究中发现,身体的某些部位接触会引发不同的感觉。例如,当伤口位于小腿时,大多数人不会感到冒犯,但一旦伤口在膝盖以上,即使并不靠近大腿根部,也可能让人感觉不适。这说明我们对身体界限的感受是复杂的。因此,了解并尊重彼此的身体边界显得至关重要。我也希望每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够关注对方的身体界限。即使你的接触范围较广,也要尊重他人的界限,因为人际交往是双向的,需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而非仅仅依靠个人的意愿。希望有更多的领导能够重视这一点,尊重每个人的身体界限,以令沟通更加顺畅。

在社会上,成为一名社会人或打工人的确需要我们时刻用心观察他人与自己的体会。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工作,不要在单位里混日子,这样可能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今天沈老师所讲的信件内容非常精彩。此前,我一直在犹豫,觉得以我的知识储备和研究的数据,无法清晰地阐述某些问题。然而,沈老师今天的分享让我明白了很多,同时之前那位蓝信者也给我私信了两次,虽然我之前不小心把他的姓忘了,但现在找回了他。这个社会话题非常值得探讨。

我想补充一点,这个点比较极端,且发生的频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其所带来的伤害可能很大。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人在小时候与一位年长亲戚相处时,被那位亲戚撩了裙子。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心理创伤,他与父亲分享了这个遭遇,然而他的父亲认为那只是一次不小心的举动,这导致了他们关系的进一步紧张。其实,时至今日,我们难以还原当时场景的真实情况,但有一点很重要:即使我被别人轻轻撩了一下裙子,为什么要让这个事件对我后来的生活造成如此巨大影响呢?我告诉他,那个错误的举动不应影响你的人生。你必须明白,他是个垃圾人,而你需要明白自己的价值,不要自责。

对于我与父亲的关系,经过20年的回忆,我认为他在这段时间里,是否对我有过其他的支持?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要用那段记忆去替代所有的美好呢?你反复提到的创伤,并不是因为它,而是由于你的解释风格。我们在学术上常说,解释风格有时比事实本身更重要。不要总是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在这里,我也想强调,不要把小问题当作伤害自己的武器,学习采用新的理解方式。通过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我比父亲更早识破那些人是垃圾。

最终,我们要明确一点,不要用别人的错误去惩罚自己。我们可以简单直接地定义曾带给我们伤害的人和事,以便自己能更好地走出来。毕竟,这些事情并非与我们无关。以自己的角度去做一些判断是必要的。今天的信件阅读就到此为止,非常感谢沈老师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这次的讨论非常愉快,我觉得大家可以关注“正常生活”播客,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我们这一期的播客虽然讨论的内容较少,但直接的交流仍然是极有意义的。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我的沈亿斐性教育课程已上线,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与大家坦诚探讨成年人的爱与性,所有过去回避的话题也将在这里清晰表达。希望每个成年人都能享受性愉悦和爱情。为了回馈一直关注支持我的朋友们,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搜索公众号“光之来处”看看。我与孟昌合作的复飞播客在2021年聊性别,旨在帮助大家拓宽对性别的理解与想象力。如果想更系统地看待亲密关系,也可以在公众号中找到相关课程。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