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数据会说话。本周我们来聊一聊2024年的大学生状况。有两个数据特别值得关注:首先,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人,比2023年增加了5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换句话说,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人报名高考。其次,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同样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从未有过如此多的大学生在同一年毕业。伴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在中国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时期拥有如此之多的大学生。显然,过去30多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大众化到普及化的转变。
在今天,我们通常用两个1000万来概括高等教育的招生和毕业状况,即每年有1000万大学生入学和毕业。实际上,当大家听到2024年的这两个数据时,会意识到这两个1000万已经是低估。然而,如果我们拉长时间范围,细看数据,会发现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规模的变化中间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数据变迁。例如,我们时常提到的1999年大学扩招。在1998年,全国普通本专科生的招生人数只有108万人,而到了1999年,这个数字骤然增加到160万人,增长幅度近50%。更值得一提的是,随后连续六年,本专科生的招生人数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显然,1999年的中国大学扩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那么,什么是大学扩招?1999年大学扩招的背景又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说如果不了解1999年的大学扩招,几乎无法讨论任何与当今大学生相关的问题?
另一点值得探讨的是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过去在讨论大学生人数时,我们往往忽略了研究生,这当然可以理解,因为过去的研究生确实数量稀少。在1999年开始扩招的那一年,全国招收的研究生人数还不到10万人。然而,在最近15年中,几乎每一年研究生招生的人数增速都快于普通本专科生,特别是在09年、17年和20年,相较于前一年,这些年份的增长幅度均达到了十几甚至二十几个百分点。那么,这些年的情况究竟发生了什么?从研究生扩招的制度逻辑背后,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本期节目将尝试讨论这些问题。
在节目中,大家可以在show notes找到一张表格。这张表是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制作的,涵盖了1990年至2023年每一年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每一年相较于前一年的招生人数增幅。首先在进入具体的数据之前,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概念:大学生究竟指什么,哪些人算作大学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有不少门道。根据教育部和统计局的定义,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都包括在大学生的统计范畴之内。因此,当我们谈论大学生时,要记得这其中也包括专科生和研究生。如果我们拆分本科和专科的数据,分析招生和毕业人数,会发现其实每年的本科和专科招生与毕业人数基本上是持平的,甚至每年专科的招生与毕业人数还要更高。这一点可能与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不符,实际上专科院校及其招生规模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庞大。
澄清了大学生的概念后,我们再回到show notes中列出的这张表。我用黄色高亮了五个年份,分别是1999年、2009年、2017年、2019年和2020年。这五个年份非常有意思,首先,从纯数据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这五个年份的招生人数增长率都出现了大幅提升。我在图表旁边用批注的形式写下了每一年发生的故事,大家可以对照来看。接下来,我们就一年一年来分析这些变化,从1999年开始,该年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重要的年份之一。1998年11月时任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信。该信件建议扩大高等教育招生数量,称其为启动中国经济的重要途径。汤敏认为,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是使中国经济走出增长低谷、化解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大战略决策。
扩大高校招生每年可以增加约1000亿元的消费需求。其次,扩大高校招生可以部分缓解因国企改革下岗潮导致的就业压力。第三,通过挖掘潜力和增加投资,我国现有大学的师生比完全有能力承担招生量增加一倍的任务。第四,配合助学贷款,大部分群众愿意并能够承担全额学费。最后,扩大高校招生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以及加强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汤米的建议随后被中央采纳,并很快制定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扩招计划。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回到文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学扩招政策的出台与高等教育本身的公平正义,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扩招政策从一开始就是一项关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这样的政策逻辑决定了在大学扩招的头几年几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大干快上的状态。直到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却面临了严重的就业危机,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和反思。
你现在回过头去搜索,将发现21世纪初那几年的时间里,2003年到2006年,有非常多的讨论在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直到2006年,国家便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007年,时任国家教育部部长的周济表示高等教育仍将继续扩招,但幅度将大大放缓。从数据上看,2006年无论是普通本专科生的招生人数,还是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其增长幅度都回落到个位数,这意味着之前的狂飙突进暂告一段落。
然而,由于扩招持续多年,到2007年,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总数已经突破了600万。如果你还记得1998年时,一年招生才100万,换句话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招生人数增加了500万,增幅达到5倍,显然这个招生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接下来,让我们将时间推移到2009年,这一年特别之处在于研究生的招生人数突破了50万人,比前一年增加了14%。
2019年,普通本专科生的招生人数增幅突出,首次突破了两位数,达到了16%。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这个增幅一直保持在个位数。那么,为什么在2019年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增长呢?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当年扩招了100万人。此外,从2019年开始,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首次超过了普通本科院校,并在此后始终维持在略高于本科院校的水平。这意味着,现在每年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比本科生多出五六十万人。
那么,为什么要在2019年推行高职的百万扩招呢?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也是一项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政府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报考。在2019年大规模扩招之后,高职院校的扩招并未停止,每年仍在以100万的规模持续推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最近几年看到某些高职院校出现28个学生共用一个宿舍的新闻,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短时间内的大规模扩招所带来的阵痛。
尽管我们还没有详细解析2020年的情况,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趋势:无论是普通本专科生的扩招,还是研究生的扩招,都与经济形势息息相关。过去,当我们谈论高等教育和大学扩招时,更多是关注教育的公平与正义。我们探讨读书如何改变命运,以及如何为更多中西部的孩子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然而,如果我们简要审视招生数据的变化,便会发现,一旦剥离教育作为扩大内需手段的经济属性,我们就很难理解高等教育扩招每个具体的时间节点。接下来,2020年同样值得关注。研究生招生人数同比增长了21%,首次突破100万人,达到了111万人。
2020年发生了什么?这无需多言,大家都心知肚明。更重要的是,2020年之后,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始终保持每年5%到6%的增长速度,到2023年已达到130万人。130万这个数字看似相对庞大,但与本科生的每年招生人数相比似乎又显得不那么突出。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生与本科生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职业选择上。对于本科生,有人选择出国,有人深造,还有人选择工作。但对硕士研究生而言,特别是60%的专业硕士,几乎很少有人选择除了工作的其他选项。
因此,我一直反对那种认为现在大学生太矫情、缺少探索勇气的观念。很多人质疑,既然已经进入大学,为什么还要像高中时那样拼命学习,而不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对此我表示强烈反对,因为这种观点往往缺乏对基本数据的了解。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缺乏深入理解,而随之而来的结论却是年轻人太过于功利,缺乏勇气去追求梦想。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希望在本期节目的最后,再次重申前面提到的结论:无论是普通本专科生还是研究生的扩招,都与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剥离了高等教育作为扩大内需手段的经济属性,恐怕就永远无法理解高等教育扩招的每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这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这周的数据也为您讲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