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9 纵横四海x组织进化论:MBTI不同人格的工作指南

媒体链接

内容要点:

  • 1. MBTI测评应被视为自我认知的工具,而非限制自身的标签,帮助个人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自己的特长。
  • 2. 在职场中,内向者与外向者的适合不取决于交际能力,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能量恢复;内向者同样能够通过训练提高社交能力。
  • 3. T(思考型)与F(情感型)的差别影响职业发展的路径,T适合逻辑分析和目标导向的工作,而F则更关注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
  • 4. J(判断型)与P(感知型)的差异在于对计划的执行方式,J型人倾向于规范和规划,而P型人更具灵活性,团队应当均衡这两种风格以实现高效合作。
  • 5. 在招聘时,MBTI类型可以提供一定参考,但不应作为决定性的依据,面试者应真实表达自我,强调与岗位的契合与独特价值。

如果你剥夺了一个人去认知自己身上不同方面的机会,实际上是给他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认为这一点可能是很多人对标签化的恐惧源于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所以,面对MBTI测评,最理想的态度是将其视为自我认知的工具,而不是在认识自己之后给自己设限。很多人忽略了在职场中,隐藏或压抑情绪所产生的负面效果,这会让一个人的感知变得麻木。麻木的感知会对人际交往中细微的相互理解、共鸣和建立信任产生不利影响。在涉及I(内向)和E(外向)时,其实并不在于一个人是否具有人际交往的技能或是否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这并不是判断的标准。真正的判断标准是:I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充电,也就是说,人在交往一段时间后是否能有时间来恢复精力。如果有的话,其实这份工作对I而言就是合适的。在面试时,我认为更好的策略是,与其说内向者模仿外向者,不如直接告诉对方我是内向型,但同时强调I所具备的优点,表达真实的自我。提醒对方,这一点是有优势的,这样一来,你的自信会打动对方。

欢迎收听飞叔旗下的组织计划论,这是一档专注于职场话题和企业管理的播客节目。我们邀请有干货、有故事的嘉宾分享对未来工作和管理方式的独到见解,希望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出新的思考,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高效、更愉悦。大家好,欢迎回到我们节目!我又来了,我是咸鱼Melody。这期我们要聊一个在上期提到的小尾巴,其实上期我们稍微涉及了一下。个人来说,我很想谈论这个话题,因为我认为它非常重要,是一个被大众忽视但却非常好用的工具——MBTI在工作中的应用。这是我多年熟悉的工具,基于我的使用经历和对身边人有意识的观察,我认为MBTI确实很好用。现在MBTI主要在社交领域非常火热,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比如我有一位同事,每当有新同事入职,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MBTI是什么?”

昨天晚上我见了朋友,他带了两个我完全不认识的朋友。我刚坐下不到一分钟,他们就准确地猜出了我的MBTI类型。咸阳,之前你不是在国外留学工作过吗?接触MBTI的时间比较早,能否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呢?好的,其实MBTI是我在读MBA时接触到的。我相信读过商学院的人对这个性格测试都比较熟悉,因为它在国外的职场中已经流行了很久。当时在学校,大家都做了一下MBTI,但当时我只是刚刚接触,知道它的存在。到了工作中,我逐渐意识到,原来通过这个理论,我可以判断同事的风格,以及应该如何与他们沟通。

所以其实我很早就接触到了MBTI,但国内对此的讨论并不多。不过,我在读完MBA后结识了很多商学院的校友,大家之间经常用MBTI来交流。这促使我们热烈讨论,每次聚会总会聊起“你是什么类型,我是什么类型,我们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身边的同事是什么类型”,这样一来,我就被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心。经过多年实践,我了解到这个工具非常好用,因此希望能够清晰地向大家介绍它。我也专门研究过相关书籍,对MBTI的理解得以加深,了解到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及其背后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收集了大量案例。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分享这些经验,因为我觉得MBTI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正如你所说,MBTI现在成为了一个流行的社交货币,但在职场中的应用,我觉得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深入思考。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一下MBTI在职场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节目的准备阶段,我和习近从不同渠道收集了一些大家关心、普遍存在的工作问题,并总结了一下。我们打算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MBTI是什么。尽管它目前非常火,但大家对它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一种游戏的心态,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今天我们首先要解释清楚它的本质。接着,分两个方面,个人成长和对企业的应用价值。关于个人,大家最关心的显然是MBTI如何帮助我们进行职业选择和发展;而在工作中,大家都知道不同人格的同事之间差异巨大,可能经常会发生冲突,因此通过了解MBTI,我们可以如何高效地与同事以及老板沟通。至于企业,有两个方面:一是团队管理者可以参考MBTI来更好地进行团队管理和配合;二是招聘中,可能有听众会发现现在很多HR或面试官会问你的MBTI是什么,这在招聘中是否有必要询问,实际上对招聘又有多大的参考意义。

那我们先从MBTI到底是什么开始聊吧,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吗?MBTI通常被称为16型人格,它是一个性格测试。我们需要记住它是由四个字母组成的,而每一个字母其实是由两个字母的组合。比如,第一个字母是E和I,E代表外向(Extrovert),I代表内向(Introvert),这个相对来说大家较易理解。

第二组字母是N和S,N代表直觉(Intuitive),S代表实感(Sensing)。这一点可能会有些难以区分,但我们可以从感觉入手。通常,N型人喜欢抽象的事物,并且对那些尚不存在的东西充满好奇和兴趣,常常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N型人对于探讨外星人等话题往往特别感兴趣。我自己就是典型的N型人,非常喜欢外星人、历史以及未曾了解的过去和未来的科幻故事。我对宇宙和大海的兴趣也源于这些空灵而不切实际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N型人与S型人之间的生活能力上常常存在差异。S型人则更关注实际的、已经发生的事物,他们喜欢生活中那些细致的体验,而“烟火气”正是他们所欣赏的。这使得S型人在日常生活和实际事务中显得更加踏实,许多人一生执着于实际的体验,正如大多数人都过着比较现实的生活一样。

至于金钱,追求财富通常被视为S型的特长,因为金钱是一种非常实感的事务,而这正好符合S型人的特性。接下来是第三组字母T和F,T代表思考者(Thinker),而F代表感受者(Feeler)。在此,我们可稍微解释一下字母的意义。E和I指的是外向与内向,N和S则涉及直觉和实感。至于T和F,T型人倾向于从逻辑和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而F型人则偏向于理解和关注人际关系。

最后一组字母是J和P,J代表判断(Judging),而P代表感知(Perceiving)。J型人通常更擅长规划,并且在决策时显得果断。而P型人可能不喜欢过于严格的计划,判断上也会表现出拖延的特点,因为他们倾向于开放自己的信息收集窗口,希望万事万物的规律自然显现。P型人不愿意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急于作出判断,这使得他们的决策速度较慢。

总体来看,MBTI不仅仅是描述外向和内向,而是更深刻地探讨一个人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个世界的问题。实际上,外向与内向对职场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后面三组字母则更能反映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态度和方法。T与F的区别并不在于逻辑能力的差异,而在于看待问题的基准不同。

对于T来说,逻辑推理的起点是“给定事实,下一步逻辑是什么?”而对于F而言,则是“给定人,下一步逻辑是什么?”因此,两者都是从逻辑出发,但推理的目标不同,这就是G与F之间的区别。

当然,另一件我发现的普遍性疑问是:“MBTI测试是否准确?”很多人反映自己测试了几次,结果经常变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其实,MBTI的创始人在他的书籍《天生不同》中明确提到,MBTI是一种天生的性格,类似于左撇子与右撇子的区别。我个人多年的观察认为,MBTI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但并非完全不受后天影响。这里有一个对MBTI理解非常重要的概念:所有的字母组合都代表技能。也就是说,测试时测得的是你天生哪种技能更强,就像你天生哪只手更灵活一样。在后天的过程中,实际上你可以培养另一只手的技能,因此当你双手都很灵活时,MBTI测试的结果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再者,我认为只要你诚实地面对自己,并在回答问题时考虑到自己的本性,而不是想,这在职场中意味着什么,那么结果就不会改变。如果变化发生,可能是因为他基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作出的回答。当他换了环境,回答也可能随之变化。这种变化就像一个右撇子在滑雪时,尽管他可能会下意识地首先选择使用右脚,但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先学习前脚,技能的训练可能会使得他在某一段时间里更倾向于使用左脚。

然而,重要的是要澄清,MBTI测评并不意味着你只能是A或者B。这种测试容易引起的误解在于,如果你是某个字母,就意味着你不属于另一个字母。实际上,测试结果通常会有一个百分比,例如51%的E和49%的I。这不是说你的E和I的“技能”各自怎么算得分数,而是在51%的情况下,你的第一反应是使用E来处理问题,90%的情况下会更偏向于用E的视角。这并不意味着你的I技能就不行。

此外,还有一个普遍的困惑是,四个字母会否将自己标签化,从而产生局限感,因此对其产生不信任或反感。这种现象确实值得关注,因为人是复杂的,四个字母是否能够完整代表一个人呢?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被分为两类左撇子和右撇子,但是没有人认为左撇子就是被标签化、限制了自我。MBTI也一样,它是帮助你了解自我的一个工具。假设我天生是右撇子,我就知道我的右手更容易练成技能。如果我想用左手去做事情,我并没有限制自己。

所以,标签化的问题实际上是有两个层面的:一方面是你具有什么特征,另一方面是这些特征是否会限制你。人们害怕标签化的限制,但不能因为害怕限制自己而否认自身的特点。MBTI的目的在于帮助自我认知,认知越清晰,你就越能够利用自己的特长,弥补短处。实际上,在工作中认识自我是十分重要的,而MBTI只不过是这个过程的一种工具。

MBTI是一种能够方便而高效地了解自我的工具,但其效果取决于每个人如何使用它。如果因为害怕被标签化而拒绝看到自己某些明显的特质,那么反而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障碍。举例来说,有些人可能有阅读障碍,或者天生与他人有所不同。如果剥夺了一个人对自身独特之处的认知,就可能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我认为这种担忧常常是那些害怕标签化的人所没有意识到的。因此,最佳的态度应是将MBTI视为一个自我认知的工具,而不是设限于自己的气质和能力。

接下来,我们可以聊聊如何将MBTI应用于职业选择和成长。首先,MBTI将性格划分为四组字母,每个字母组合对职业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人们通常对于MBTI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个人的情感或者艺术上,很多人会认为某种类型在职场上更具优势。实际上,对职业影响较大的字母组合并不是单一的某个字母组,而是另外三个字母组,即N与S、T与F以及J与P。其中,T与F对职业发展影响最大,其次是J与P。

大家常常认为某些职业可能天生需要外向型(E)的人,但实际上每种工作几乎都需要内向型(I)与外向型(E)各有所长。虽然许多人可能认为外向型在职业中更有优势,但我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E和I各自的能力和影响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明确,例如在团队中,可以有效地结合外向型和内向型的优点,以应对突发的状况,并确保长期的发展。

我想强调的是,内向型的人并不一定就不擅长与他人交流。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很多内向型的人实际上在维护关系上能力不亚于外向型的人。内向型与外向型的关键差别在于各自充电的来源。外向型在与他人交往中获得能量,因此他们更容易展开讨论,而内向型则需要在社交后通过独处来恢复能量。在这样的对比中,E和I并不是在于谁的沟通能力更强,而是看谁能够持续更久。

以我为例,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能够连续与他人交谈长达数小时而不感到疲惫,但内向型的人在长时间社交后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独处来恢复能量。很多人常常低估内向型的沟通能力,导致他们限制了自己。实际上,内向型的人也能够通过训练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这并不受E或I的限制。

例如,我有一个做财富管理工作的朋友,他的工作性质要求与客户频繁沟通,尽管他是内向型的人,却能在这样的销售岗位上表现出色。他解释道,虽然需要与客户沟通,但更多的是专业性讨论,而不是随意的聊天。内向型的人在准备和研究后,能够高效地与客户沟通,因此在这一方面并不劣势。

所以说,对于职业影响最大的字母组合,尤其是T与F,更是需要关注。选择职业时,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合的职业路径,而不是局限于某种标签。MBTI的核心在于自我理解,而非自我限制,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T和F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整个社会对待真相的态度。可以说,社会规则往往是为了迎合T制定的。例如,从大家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教育系统就是以分数为导向的,明确设定了目标。而在职场中,目标导向同样很明显。不过并不是说F就无法设定目标,但他们的目标与T是有所不同的。在现有体制下,很多目标是没有人这个元素在里面的,这使得这些目标更加倾向于T。因此,现今的职场环境更适合T。

可以这样理解,职场规则实际上是更倾向于T的,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体现在F更关注人际关系,他们的目标与人相关。而T则更在乎事实。如果让F去做一份完全没有人与目标相关的工作,他们会感到非常不满;反过来,一旦让T去做一份几乎不谈事实、只关注感受的工作,他们也会觉得不舒服。因此,我们可以总结:T更适合基于事实分析的工作,而F则更适合处理人际关系的工作。不过总体来说,各种职业都需要达成一个目标,而这种目标往往是以事实为导向的,但同时也涉及到许多人际关系。

所以,在职场上,实际上T和F两种人都是必需的。在进行年终评估或职业评分时,T的要求和标准可能会更多。因此,对于职业选择的建议是,F要尽量避免选择没有人际因素的工作,而T则应回避全是人际关系的工作。然而我认为,职业选择不应该是绝对的限制,因为每份工作都非常复杂,既有事实导向的部分,也有人际关系的方面。如今几乎没有一份工作是完全没有人际交往因素的,即使某份工作的内容与人际交往无关,你仍然会与团队成员及上下级进行交流。这种人际关系在职场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关键不是一定不能选择某个工作,而是要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在哪种情境下会感到快乐,什么极端情况下会不愉快,然后再去选择。

我想分享一个有趣的例子。书中提到,有一位牧师,其实我们暂时不讨论他的MBTI类型,但可以说他并不适合牧师这一职业。作为牧师,他需要关照和关爱他人,传递信仰,这更适合F或N类型的人。然而,这位牧师是一位ST,完全相反。作者很好奇他能在这个行业做得这么久,于是去调查。最后他发现,这位牧师非常擅长赚钱,他利用贷款在各个教区修建教堂。他的工作是去银行贷款、建教堂,建完后将其交给管理者,便继续到下一个教区。这表明,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任何职业都能做得很好。

接下来谈谈对职场影响较大的两个维度:J和P。总体来说,T和F的影响最大的原因在于你的心理抵触程度。如果心理抵触很高,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进展,而T和F的差异最容易引起心理抵触。其次,J和P也是重要的,因为擅长规划的人可能无法忍受那些不按照计划行动的同事。一个完整的T的计划如果遇到一个P,整个计划链条可能就会崩溃,这样他们的心理抵触也会升高。反之,若让一个P去做十分固定的工作,他们会感到痛苦,因为需要灵活变动的他们,失去了活力就会觉得备受约束,因此心理抵触也会加大。

所以,选择职业时,J适合项目管理、精细化操作和按部就班的工作,而P可能更适合更具创意的职位。对于N和S,我认为影响就相对较小。当N和S在讨论抽象概念时,S肯定不会因此而产生很大的心理抵触。即使S可能想不出不切实际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对N的理论感到抵触。相反,当S细致描述已发生的细节时,N可能会觉得非常好,因为这补充了其不足。因此,在职业选择上,N和S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就比如说,有些人更喜欢一些空的或者宏观的事物,但如果遇到具体而琐碎的事情,内心的抵触感会很强。不过,这种抵触感并不是因为他内心的反感,而是一种能力上的局限。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无法做到这一点。比如我们可以拿T和F来做对比。当一个F型人纯粹在讨论所有的客观事实,而忽略任何人的感受时,他们会感到非常不适。因为如果不考虑人的感受,这个项目是无法继续进行的。即使这个项目最终达到了预期目标,那又有什么意义呢?F型人的思维往往在寻找意义,如果他们感受不到意义,工作动力也就随之消失。

而对于T型人来说,如果他们认为大家都应该高效地完成工作,而自己本可以五点下班,但由于他人总是在讨论感受,导致会议一直拖到九点未结束。他们会觉得这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这种感受对实现目标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所以,双方都会因为这种不符合自身世界观的事情产生抵触。而在N和S这两个字母的组合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使N型人无法去观察细节,也不会对对方能做到这点而产生抵触。因为只要有人在做这些事情,N型人就能从中受益。

有同事曾跟我说,他们很讨厌那些非常具体和细节的工作,但却不得不去做,因此感到十分痛苦。这种情况的确很常见,影响也很大。身边经常有人抱怨工作内容繁琐,而他们并不喜欢这些工作。以会计为例,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工作内容非常细碎,需要S型人的实际观察来处理细节。然而,如果让N型人来做会计,他们可能会抽象出很多流程或意义。因此,N型人可以在S型的工作中找到创新和新的机会,但如果工作只涉及到重复的细节,N型人可能会感到崩溃。

而讨论到MBTI的知识时,会发现其实了解自己偏向于N/S还是T/F也很重要。MBTI中的J(Judging)和P(Perceiving)这两个字母组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如果你是J型人,你更倾向于使用T和F,而如果你是P型人,你则偏向于N和S。这里的原因在于,N和S的组合是在收集信息,而T和F则是在做判断。无论是通过直觉还是观察,N和S都是在信息收集阶段。而T和F则是基于事实和人做出判断。因此,J和P这两个维度涉及到你的主要技能。而对内向型(I)的人来说,J和P的关系会有所反转:内向型人的主世界是内心,而外部世界则是次要的。

所以,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N和S之间的区别对我影响更大。作为一个T型人,我可以处理F型的事情,但身为N型人,我却无法接受那些琐碎的S事务。

因为“NS”这个字母组对你来说其实就是你最重要的技能,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并不是绝对的。对于每个人来说,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刚刚提到的“F”更多是从人的角度来考虑,而职场中往往讲究的是客观理性;而“P”相对较少规划。因此,一个普遍的问题是,F和P是否适合职场。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铁质性格的人(Iron)并不一定不适合职场,其实FP组合的人也不一定不适合职场。我们只能说,目前关于结果评估的这套规则不利于FP,但这并不代表FP的技能在职场中不重要。

如果缺少FP的能力,你会发现大家总是认为T和J的工作方式会使整个项目更加高效。但实际上,FP则扮演了润滑剂的角色,如果缺了这个润滑剂,整个项目就会出现摩擦,反而效率下降。因此,FP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同样是以目标为导向,如果我们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不考虑人的因素,最后人的情绪积累起来,也会对项目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职场中,FP发挥自己的作用还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问题:在职场中,我们应不应该多表达自己的感情或带有情绪呢?这个问题我经常被问到,我觉得是非常需要的。

因为很多人都忽略了在职场中,如果将这些情绪隐藏或压抑,其产生的负面效果会导致一个人的感知变得麻木。感知的麻木对于人际交往中的细微理解和共鸣是不利的,也会极大地影响信任的建立。此外,这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也非常不利。因此,我认为在职场中抒发情绪是必要的,但要使情绪的表达清晰可控。并不是情绪本身的表达有问题,而是大多数人在表达过程中未能清晰地传达情感。情绪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找到对应的词语来表达。刚才提到的一个点很好,长期的压抑和不表达会导致人变得麻木。在职场中,很多人因此逐渐变得像机器一样。因此,我认为合理地保留一些情绪是必要的。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一个T型性格的人会说这样的事。因为我认为,对于T来说,并非没有情绪。T的情绪可能隐藏在后台,F的情绪则显露在前面。我们刚刚提到通过MBTI参考进行职业选择,但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已经工作好几年,完成了选择后觉得不合适。这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有可能是P做了Z的工作,T做了F的工作。那么,什么情况下要换工作,什么情况下不换呢?这个确实比较复杂,但我们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如果一定要用一个简单粗暴的原则作为指导,我认为可以将其区分为程度问题。例如,如果你发现这份工作需要的是100分的T,而你是个F,这显然不合适。相反,如果这份工作只需60分、70分或80分的T,那么作为F的人也是能够胜任的。

这实际上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比如,我作为一个非常P的人,其实可以做得非常有规划,我的计划可以执行得非常好,这背后是因为我借助了很多外部工具。因此,大家在判断一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的时候,可以寻找适合的程度分值。此外,我觉得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诚实地问自己“我快乐吗”也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我个人的经历是这样的:我在投行工作了几年,虽然投行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但也有让我不开心的因素。这两者交织在一起,让我难以区分究竟是哪个因素影响更大。例如,当我在做项目时感到非常不快乐,甚至想辞职。但在经历过最困难的阶段后,当有人问我是否想接新项目时,我又会非常激动。我喜欢新项目带来的刺激感,由此我在这个行业徘徊了很长时间。

最终,我还是因为在这个行业待得太久,觉得这三年里我并没有真正快乐。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一小部分的不快乐,那这个不快乐是由什么导致的?如果是因为你不擅长某个领域而导致的,我认为可以考虑是否通过锻炼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作为一个P型的人,通过工具达成目标相对容易实现。如果分清四个字母哪个更适合自己,确实有助于寻找解决方案。如果问题在于T和F之间的平衡,我觉得也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锻炼的,作为F可以尝试锻炼T的能力,作为T则可以尝试锻炼F的技能。这是一种很现实的情况,虽然有些人发现自己不适合当前工作,却无法立即更换。

你刚刚提到的作为一个P,你能够通过工具的方式来提升自己,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我也想借这个问题强调,IPTI理论最重要的并不是限制了你的能力,而是如果你愿意,可以去发展其他方面的技能。我个人更喜欢的比喻就是滑雪的前后脚。

滑雪首先是需要将重心放在前脚,也就是你的主要脚,然后你必须锻炼另外一只脚,否则你的技能就无法提高。我认为在任何事情上,实现技能的平衡都是一件好事。你不妨把它当作一个锻炼的机会,就像练习反脚一样。当你突破了某个关卡后,整体技能都会有所提升。所以作为一个P,我很乐于去发展我的J和技能;而作为一个F,我也乐于提升我的T技能。因为在实现平衡之后,就像你的主帅很强,但军师也同样出色。军师与主帅能够合作,适合什么事情就交给谁去做,这样的团队明显比只有一个强者要好得多。

因此,如果把这看作一种技能而非改变本性,只是发挥这些技能的话,是可以做到的。作为一个P,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包括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工具。重点在于善用这些工具。你可以先用日历记录自己的时间,了解大致上花费在什么事情上,这样会更容易规划时间块。然后可以用任务管理工具、随手记以及数据库。我使用了四个工具,其中一个数据库是Notion,随手记是Flomo,文档管理方面我常用飞书,因为它具有清晰的导航和编辑功能。通过这些外部工具,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高效。但是,有一个小提示是,在提高自己的效率技能的同时,要留出一些P的空间,因为P往往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空间感。

听完你的分享,我意识到自己一直在纠结自己是P和J。我现在明白了,我应该是个P。因为我一定需要在Facebook上规划好我的日程,必须使用各种工具,让看起来一切都很有条理。这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偏向于P,无法自我规划,因此需要借助各种工具来潜在规整流程。确实,P往往依赖外部工具,因此一个极其注重计划的人通常可以被归类为P。同时,对于伴侣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记住JP是相反的。在外部世界中的表现是你的主帅,但内部世界中的主帅则是相反的。因此,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

对于一个较为F的人而言,职场上似乎不占优。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T能力呢?这个问题其实较为复杂,但我认为可以从两点入手。第一,要让表达更加清晰和准确。F往往在T眼中会有这样的问题:你说的东西我听不懂,也无法理解这与你们完成任务有何关系。实际上,很多人表达的时候,往往自己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画面,但听者却无法理解。因此,给F的建议是,你可以表达情绪,但一定要努力提升精准表达情感的能力。这其实是对FT化的一种培训。

具体来说,每次想表达之前,F可以先让T明白自己需要一点时间思考,或是明确传达表达困难的信息。这样能够避免误解,而T也能够理解你并非不知道要说什么。此外,建议大家可以查找情绪词汇表,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你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写日记或者在平静的状态下复盘遇到的矛盾,可以帮助F更好地理解过去的情感,也能提高与T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对于F来说,复盘、记录情感以及使用情绪词汇表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你需要告诉对方,你所考虑的方面对整个项目将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如果不清楚表达这两点,T确实可能会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我似乎已经有答案了。因为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一个问题:有些人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领导,但在工作中又希望追求晋升,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要均衡发展,锻炼自己不熟悉的能力,所以这是可以的。因此,我听下来,个人如何通过MBTI提升自己,就是先了解自己的性格,然后通过一些方式去弥补不擅长的方面,最终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是这样对吧?

是的。其实我也很好奇,晓飞,作为一个T,当你意识到对方的F性格与自己有很大不同时,你会不会感到困惑?我知道你跟我不同,现在我非常想与您良好合作,但不知该如何进行。其实有些T的朋友曾诚恳地告诉我:“好吧,通过你的解释我了解到F是这样的,我明白了,但即使懂了,我还是不知道该如何沟通,或者该做些什么。”例如,你刚才提到F常常表达不清自己的情绪,那我觉得我可以帮助他们表达。

此外,我认为T可以做的另一点是,千万不要打击对方。TJ组合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因为J是判断型,作为一种主导技能,T常用T方式去处理事情。虽然J没有恶意,没有贬低或批评之意,但他们说的话在F耳中可能听起来就像是对我的打击和贬低。这种情况下,F会越来越混乱,他们的情绪也会随之上升。因此,我觉得应尽量避免马上对对方进行评判,多帮助对方去表达,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MBTI组合有16种人格,虽然我们无法一一对应适合哪些职业,但可以稍微总结一下不同字母适合从事的职业。首先,I和E并不是单纯以人际交往能力来判断是否适合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我认为判断的标准应在于I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重新充电。比如说,交往一段时间后,是否有机会进行能量的恢复。如果有,这份工作就可以接受。如果完全没有,而且这份工作需要经常进行无主题的随意交谈,例如生活中的闲聊,那对于I来说就不太合适。相对而言,E则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E非常适合职场,但E有一个短板:由于习惯于在外部世界处理事物,他们可能比较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E的坐不住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是I型人格,因为他们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对于E而言,待久了就希望到外部世界玩玩。

对于E而言,选择那些需要静下心来探索内心世界的工作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你一定要意识到是否有机会去外部世界放松自己。因此,选择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工作是否能提供恢复能量的空间和机会。如果每天都需要不断外出而完全没有恢复的机会,那就不合适;但如果能适当恢复,还是可以考虑的。最终主要看工作节奏,尤其是涉及到讨论专业内容的,耗能相对较小,恢复时间也较短。

但是S其实没什么好挑的,它的局限性相对来说更少。这一点跟前面的EI有一点相似,因为N天生不擅长观察实际的东西,他的注意力并不在这些实感的事物上。因此,如果你让他每天费劲地去观察这些具体的东西,他就会感到很吃力。但对于S来说,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基于观察一些实际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空中楼阁的。因此,我认为对S来说,无论在哪个行业或岗位,都或多或少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相反,对于N而言,就不能做太过于S的工作。例如,之前我觉得自己在金融行业非常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行业需要实感,要求观察数字,理解数字背后的细微差别。而我个人对数字变化、金钱变化以及账户余额的关注度其实是不够的。所以如果让我一直去关注这些变化,我就会感到很痛苦。因此,我认为N与S的工作指南是:N不应从事过于S的工作,而S则相对灵活。

接下来,我们可以谈谈FT之间的区别。我觉得其实也没必要过于死板,但F更适合将人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比如与客户接触、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像社会学和人类学方面的东西,或者涉及到消费品与消费者(B2C)接近的领域,这些都是比较适合F的。而我觉得在每个品类上都可以找到更灵活、更广泛的选择。对T来说,选择的范围也相对宽广,因为没有任何工作是不以目标为导向的。而最后谈到的J和P其实也相对宽松。J的工作往往需要一定的规划,而P则可以通过工具简化工作内容。如果这份工作对简化的要求不是100分,而是80分,P也可以胜任的。而对于J来说,尽量避免从事那些特别没有规划的行业,比如创意类行业。当然,我也不能说得太绝对,因为其实J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规划技能,管理好创意的萌发,因此谁也不能定义绝对的界限。

我个人觉得,还是要看每个人的技能最擅长什么,然后发挥该技能,并且补齐短板。总体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完善自我的思路。那么有没有另一种方式呢?比如说我的T特别强,我就将它发挥到极致,去找一份特别需要T的工作,而不去补充另一个能力。这是一种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思路,而另一种则是完善自我、补齐不足。我觉得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作为一个F的人,我认为理论上把某个东西发挥到极致是可以的,但在实用性上,它往往很难找到一个适合的场景。这种方式不能应对变化,难以应对许多突发状况,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环境,此外这份工作还不能变化,这两个条件都是相当苛刻的。因此,我认为在发展个人能力时,均衡的方法会让你更灵活,能够应对各种变更。

这一部分我们讨论了如何参考MBTI进行职业选择与发展,接下来聊聊如何通过了解MBTI与老板和同事更高效地合作。我觉得在工作中最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两个:一是T与F之间的争执,二是P与J之间的相互嫌弃。实际上,我觉得主要是P嫌弃J,其次是J看不惯P。我反而觉得T与F是可以合作的关系。很有趣的是,在这四个字母组中,有两组是互相需要且互相欢迎的,那就是I和E、N和S。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关系分成两种:一种是互相需要,另一种是互相喜爱表现得特别明显。I与E、N与S都是这两组关系,既互相需要又互相喜欢;而另外两组其实本质上也是互相需要,但彼此却不承认这一点,而且会有些互看不顺眼。

举个例子,当我心情低落时,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找某个E的朋友聊一聊,和他们一起交流后,我的心情就会很快被调动起来。而对E来说,我们也很需要与I的朋友在一起,因为和这样的朋友聊天很容易引发深刻的对话。某本书中提到,I的长处在于深远,而E则在于广泛。因此,I常常在某个专题上深入探索,但这样也成为了双刃剑,导致他们未必能在外部世界进行广泛的探索,而E则在外部世界经历了很多,但可能忽视了向内探索的时间。通过与I朋友的交流,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使得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因此,我认为爱与I的关系更像是各自发挥特长,回家后做深入的交流,这样职场中的I与E之间相对容易合作并解决矛盾。至于N与S,我作为N,确实非常需要S的人,他们可以将我从空中拉回来,让我更加脚踏实地,也让我享受S带来的照顾。

或者说其实S人在默默地照顾身边所有的人,因为S是非常实感的人,因此他们天生就更擅长生活。我们可以简单地这样说,而N人则是天生不擅长生活的人。所以,实际上我们受到了擅长生活的朋友们的各种照顾。在这里,我非常感谢身边的S的亲友们,对他们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激。可以说,这是一种相互的恩惠,我肯定非常喜欢S。至于S会不会很讨厌N呢?据我与我的S的朋友们交流的结果,其实我觉得S的朋友们非常喜欢N,并且非常需要N。为什么呢?因为S的朋友们虽然在生活中非常接地气,享受生活的美好,并且能够深入观察各种细节,但当被N的朋友们带到空中俯瞰时,这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

特别是在我们讨论职场时,你会发现一个团队如果没有N的参与,这个会议是开不起来的。如果没有S的参与,即使会议能开起来,但往往会天马行空地讨论一番后,结果却没有任何具体的落地。而这时S同学的存在就显得非常重要,他们能够帮助将讨论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中,S能提出许多注意不到的细节。想象一下,如果会议上全是N,讨论可能会变得毫无头绪;但如果全是S,讨论内容可能会变得非常局限,缺少创新。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如果会议非常天马行空、跑题,看看N的参与是否较多。反之,如果会议内容非常创新和先锋,但没有实践性保障的时候,参与者也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感受。

接下来这两组之间的互动如何呢?我将其称作“实际上是互相需要,但互相不承认,并且可能会互相不喜欢”。我们先讨论DNF。想一想,几乎任何工作都涉及这两个方面:既需要目标导向、事实导向,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同时又离不开人际交往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在乎他人的感受。其实,我必须说明,T也是有感受的,只是他们擅长把感受放在后台,先完成事情。如果永远如此,T的感受也无法抒发,他们仍然需要F的存在来引导情绪的表达,指出那些自己未曾想到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细节。

同样,对于F来说,关注他人的感受的同时,也需要T不断提醒我们考虑效率的问题。因此,虽然两者确实互相需要,但由于目标和优先级的不同,往往会导致矛盾和不愉快。在这种合作过程中,理解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要说的内容,可能会引起T同学们的不满。作为一个F,我希望T们能够多走一步,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F从小到大其实接受了许多T的训练,因此很多T可能没有意识到F已经走了五十步。其实,这并不是F为T个人走的,而是F在成长过程中被社会不断推向T的世界,从学校以成绩为导向,到职场以绩效为准等。

因此,在职场中,如果一个F在表达情绪时,T只是简单地问一句“你怎么了?”或“你为什么不开心?”对F来说,这真的是一种极大的支持。我的许多T朋友并不是故意冷漠,而是这种关注并不在他们的意识中。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意识到这个话题的能力并不强。此外,我理解有些T朋友虽然意识到问题,但可能不愿意配合,因为他们认为情绪不是工作关注的重点。确实,有很多F朋友会因为这种观点而感到不满,认为在职场中表达情绪是不专业的表现。而我相信,很多T朋友也是出于真心才会这样认为。

我的建议是,让朋友们在工作中只需稍作调整。这种调整指的是,尽管他们依然以目标为导向,但必须考虑人情因素对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切忌对此视而不见。现今,或许你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任务,但如果完全忽略人性因素,最终会埋下隐患。这个隐患可能表现在信任的建立上,也可能是在团队合作中产生摩擦,甚至可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牺牲了某些个人利益而积累的怨恨。

我们必须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人性因素会不断变化,并且不可能不影响结果。对我而言,这与我们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在字节或其他大型公司,许多事项并没有严格的规则,而是依赖人与人之间相互熟悉和理解。因此,我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提到,我们公司有着浓厚的“万万文化”。这主要是为了促使员工与同事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开展工作。若缺乏良好的关系,工作的推进往往会面临诸多摩擦。

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我深表赞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恰恰处于文化之上。然而,如果不幸处于一个非常重视成绩且对人的感受不够关注的文化环境中,我希望每位朋友能够明白,尽管效率和基于事实的目标实现很重要,但人性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双方应当同等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工作奠定基础,如同在双方之间涂抹了一层润滑油,使得后续事务可以更加顺利地推进。

我觉得润滑油的比喻非常贴切,任何机器的运转都需要润滑油支持。因此,我常常在工作中选择和对方一起喝咖啡,边聊边讨论事情,这比我们约会议室进行讨论要有效得多。我认为你很擅长与F类朋友沟通理解,能够与F形成良好的互动。我不是那种会与F吵架的T型。相对而言,T和F之间的任务分配和理解是相互需要的,我们必须达到一种平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常常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把个人的意图与行为混淆。例如,一个人可能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感到不快,却错误地认为对方是故意为难他。如果P未能按照规划完成任务,T如果立刻认为P不专业或能力不足,便会导致矛盾升级。我们需要理解,这种情况并非出自恶意,或许只是P天生如此。而这样的理解往往能够消除T对P的嫌弃,也为更好的合作奠定基础。

同时,我也想提醒T们,各种性格的个体都是相互需要、互为支撑的。我们必须确保在团队中达成这种平衡。完全依赖于计划性进行工作虽然提高了效率,却也可能错失许多临时产生的新机遇。计划性与创意之间需要达到一种平衡,一旦达成这样的共识,双方就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对方。如果一个P在一个T的规划中,遵循T的期望需要一定的空间和灵活性。

我建议,将整个合作过程分两步来实施。首先,明确自己规划中最不能容忍的环节,并指出那些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部分,务必要让P知道这三个环节的重要性。其次,对于剩下的内容,要留出一定的余地和灵活性,让P可以自由调整。对于P而言,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发挥,是推动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总之,理解对方的差异而非将其视为缺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双方的矛盾。为了识别对方是出于性格差异还是能力不足,可以设计一些小场景来进行测试,观察他是否能够在适合其性格的环境中有效发挥。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晰地判断出对方的真实能力与潜力。

如果他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是利于自己的环境,也发挥不出来,那可能就不行了。我们可以举个具体的例子,还是FT最常见的矛盾问题。假设你的合作对象或下属是一个F,而你是一个T,那么你需要判断他是能力不行,还是他与你太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努力在一段时间内化身为F,去关心他的感受,并重视他所重视的人文及“以人为本”的目标,在这方面开展良好的沟通。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一反常态地开始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了,那就说明他的表现可能曾受到压抑。这就引出另一个可能性:也许是因为F在非常T的环境下受到了压抑。如果在这种环境下他仍然表现不佳,那很有可能就是能力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了解老板的MBTI类型。在没有办法让老板测试自己MBTI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比如观察来判断他是什么类型,并了解之后如何更好地与他合作。我相信我们讨论了这么多关于四个字母的知识,当大家真正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时,就会更容易判断任何人,包括你的老板。首先,如何判断老板的类型呢?这里有两个小提示。第一个是观察老板是否守时。J类型的人相对来说更不容易迟到,因为他们没有那种自由流动的需求。如果你发现老板总是能够按时完成承诺,那他可能偏向J。反之,如果老板总是临时更改计划,那很可能就是P类型。

另一个观察点是T和F的判断。我们可以通过看他做事情时,是将公司的目标放在第一位,还是更关注人的感受来判断。虽然身为老板,他们必须优先放置公司的目标,哪怕他们是F,但有时仍会有蛛丝马迹可循。如果在80%能达到目标的情况下,老板依然给予10%到20%的空间考虑人的因素,那他可能就是个F。与老板的相处与同事的相处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太大差别。MBTI的有效性在于,你不需要对方进行测试,只要真正理解了对方,就能够知晓他们的表现为什么是这样的。

接下来我们聊聊MBTI在企业角度的应用。对于团队管理者来说,如何参考MBTI合理组合团队结构,我们在整个讨论中一直强调一个点,就是团队中的技能需要均衡发展。理想的团队应当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哪怕某个职能或行业更适合某一种类型,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须是这一类型。以任何行业和工作为例,创意无疑非常重要,而拥有N类型特质的同事可能会在创意方面贡献更多。同样,即便在以事实为导向的工作中,也需要有F类型的同事来处理与人交往的部分,起到润滑作用。

因此,作为老板,组建团队时最重要的不是单一的类型,而是需要有多样化的成员,以实现团队的最高效率和良好合作。同时,管理者还应当了解如何知人善用,发挥团队成员的长处,避免其短处。这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安排工作任务,激发员工潜力,从而实现双赢局面。但需注意的是,管理者也需给予团队成员一定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擅长的领域得以成长,不过这应是在他们愿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对那些没有意愿的人,强迫引导会显得非常困难。在面试场合,许多面试官会问应聘者的MBTI类型,这究竟对于招聘有何参考意义呢?

我的看法是,MBTI对招聘没有特别大的参考意义,但它是一个非常值得了解的信息。面试官可以通过人格类型来理解面试对象的思维方式。但要注意,单纯依靠MBTI来决定是否录用某人是不太现实的。一方面,一个人的风格可能在四个字母间都发展得相对均衡。

所以你很难通过一个人的性格类型来判断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团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因此很难说我一定要招某一种类型的人。最终,我认为招聘官还是依据个人在行业中的经验、能力、均衡程度以及短板和长板等多方面来做出判断。因此,我觉得大家在被问到MBTI(迈尔斯-布riggs性格类型指标)时根本不用担心,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MBTI告诉对方就可以了。因为对方最终做出的判断一定是基于你整个人的综合表现,而不仅仅是你的MBTI。

确实,有一种情况,例如在面试时,艾伦可能会故意表现得与自己性格相反。他可能认为在职场中,表现得外向(E类型)更具优势。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千万不可取的。如果你为了工作而表现得和自己真正的性格完全相反,那么当你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如果用人单位真的依据这种标准来招聘你,你可能会感到非常痛苦。因为我们常说,面试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通过伪装最终发现不适合自己,那才是真正的痛苦。

而且,在面试过程中,我认为更好的策略是,干脆告诉对方自己是内向型(I),同时也要强调内向型的优点。我觉得这是最理想的面试策略:你要表达真实的自我,并提醒对方这个点是有优势的。如果你正好与这个岗位非常契合,那就非常好说;如果你觉得与岗位不太适配,也可以提到你在团队中所能带来的不同视角和独特价值,这样会让你成为团队中非常需要但相对稀缺的资源,变成一个重要的补充。

关于MBTI的介绍有一本书《天生不同》,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很值得推荐的。虽然有些人认为它并不是那么全面和精确,但这本书是MBTI创始人对MBTI的原始解读,介绍得相当详细,不仅讲解了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的含义,还告诉你每个性格类型适合做什么,并给出了很多数据。因此,我认为这本书的内容远超MBTI在职场应用的范围,它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情感生活等,尤其在情侣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顺便提一下,我也曾做过一期关于这本书的节目,节目名为《天生不同》。所以如果有同学不喜欢读书,可以去听听我那期的节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和见解,我们也会抽取五位听众赠送这本书。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涵盖我们对MBTI在职场应用的所有思考,并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要强调的是,MBTI只是一个工具,我们提供的信息也只是一些参考,具体如何应用和思考,依然需要各位听众自行探索。我们说的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准确的。作为个人,我想强调的是,MBTI中的每个字母组都有各自的优劣,不要对号入座,或认为自己这样就不对或不好。每个字母都有其独到之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理解对方,互相弥补就好了。

今天的讨论因为是第一期,可能相对框架化和理论化。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实际工作情况,让大家一起讨论。期待大家在评论区见面哦!好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