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前为了把自己稳定下来,逼迫自己买了个房。我当时就想,要不然我也买个房子,背上房贷来让我自己能稳定工作吧。结果一年以后,我又辞职了。大家好,欢迎收听《往前走走》。做这个播客是为了分享我们在世界各地身心修行路上经历的各种好玩的故事。我是大黄,现在生活在长江入海口中心的小岛上。
我是小玉,我刚才在蓝莓园里自助吃蓝莓。我们两个人可能都属于情绪不太稳定的那种人,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追求所谓内心和平的路上,尝试了各种疗愈方法,去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走了十几年的弯路,也有很多收获。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如果听众朋友们也有过类似的或不一样的体验,或者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期,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吧。我和小玉目前都是类似游牧的工作状态,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我把自己称作自由职业者,拍纪录片、做播客,还有一些电影相关的业务。以前我喜欢把这种叫做创业,但我发现创业真的很麻烦,既要负责公司,又有很多人需要管理,还有一个公司愿景要实现,负担很重。最糟糕的是,每天还要去办公室上下班,真的很烦。所以后来干脆把公司关了,自己轻装上阵,继续做自己想做的电影之类的工作,整体感觉轻松很多,自由很多。
小玉,你想怎么介绍自己呢?我目前的公司是一个全球性的蓝莓种植企业,算是全职,但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或日程安排,也没有KPI。每天的工作基本就是按心情选择一个自己想去的果园逛一逛。在中国,果园大部分在云南,我负责的范围除了云南,还有印度,未来可能在越南也会有果园。所以你还会去越南出差,也会去印度出差?对,因为我们是全球性的嘛,他们在西班牙也有一些果园。我其实四月底就会去西班牙看看。这个也是看心情决定的吗?想去哪就去哪?这个西班牙倒不是我开的,但中国国内的果园是我看心情去的。
我和小玉是大学同学,我们当年读的大学算是上海最好的大学之一,称为“无交场文秘职业技术学院”。我们毕业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的出路都是外企、大厂,或者出国,甚至连公务员都很少有人去考,可能是怕工作太清闲,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总之,当时很多同学都是野心勃勃,想在社会上大干一番事业。我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去了美国读研,后来进入了大公司,再回国随大流创业,而小玉在我眼里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人。他从一开始就和别人不同。所以我想问一下小玉,毕业后你去干什么了?
你这样一说,我感觉我和别人的不同,可能是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来了。其实我大四的时候做了半年交流生,去了荷兰,但我并没有用这个学期进行任何学术学习,我只是拿到了一个去欧洲的签证,可以在那边待六个月,去不同的地方游玩。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是荷兰给你“腐蚀”了吗?不是。那个时候,当我有出去交流的机会时,我心里已经想好要利用这个机会去旅游。选课时我也没有选择任何可以获得学分的课程,就是抱着不学习的目的参加交流。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还挺特别,去了太湖一个国际学校,名为“太湖大学堂”。这个学校由中国著名的老先生南怀景创办,算是一个修行之地,环境特别优美。教学模式也很特别,包括传统文化、中国武术、冥想和打坐。
我甚至还带过一年级的小学生去禅堂静坐,非常可爱。老师们也有武术课,学生学的武术都是由来自武当山的老师授课。这些老师从五六岁就开始学武术,年轻的时候下山,虽然年纪轻,但功夫非常了得。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真的都是功夫,而对于老师,则是太极等类别的课程。每天都有机会见到南怀景大师,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他。若要提到现代历史中的儒家、佛家与道家集大成者,我想大家一定会想到他。他有很多著作,比如关于老子的书,颇具名气。此外,他曾在福建厦门的寺庙举办过一个为期七天的禅修活动。
我印象中的太湖大学堂,就是因为南怀景而出名。我原以为这是一个类似于进行禅修或灵修的地方,没想到那里还有小学生,甚至有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也让我觉得奇特。后来接触到很多开悟的大师,他们最终都走向类似的路径。就如太湖大学堂,南怀景在晚年开启的。这种开悟的大师,最后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经历,我感到非常有意思。
对于一个社会或者人类来说,重要的是什么?克里希那穆提也曾开办他的学校,因为实际上,社会大众对儿童教育的理解往往是错误且极为功利的。这种教育并不是以一个人作为教育的对象,而是一个将来要生存、被赋予很多要求的存在进行培养。因此,我觉得在教育方面,许多杰出的导师都是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他们同样会关注这个问题。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太湖大学堂担任小学一二年级的英语和生活老师,毕竟那里的环境是住宿制,所以也需要生活老师。我去的目的,当然是因为对南淮景的向往,以及对修行和见大师的渴望。
实际上,我想问的是,你在毕业的时候,是没有考虑过是否要有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还是选择这个工作是你职业规划的一部分?还是说你只是因为对修行感兴趣而选择了这个工作呢?我觉得,更倾向于后者。我们毕业的时间大约是七月,我记得当时我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便直接离校,立刻去了西安的钟南山,我在那里住了两三个月。那时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工作,或者必须做什么,因为我内心有许多困惑,不只是对工作的迷茫,还有对人生以及个人某些问题的探索。因此,我并没有觉得找工作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没有认为工作能够帮我解决那些困扰我的问题。
至于南淮景和太湖大学堂的工作,确实是因为我对儒释道、对修行的兴趣而选择加入的。实际上,即便那份工作没有薪水,我也会去尝试。你提到在大学毕业时并没有确定工作,这的确与我的经历相似。大四时期,我记得大家都非常着急地找工作。有同学在大四第一学期找不到工作时,甚至急得哭了。而我毕业时的心态则截然不同,能够保持这样的心态,我觉得是因为我早已意识到,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很幸运的。
我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这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虽然我很高兴学到了这些知识并从中获得了快乐,但我也非常确定自己不想从事与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若是必须要从事专业相关的职业,可能还需要继续读硕士或博士,而我并没有这样的计划。因此,我通过排除法,决定不去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与此同时,在大学这四年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向,虽然与所学专业并无太大关系,但我更愿意去尝试那些与身心灵相关的事物,无论是用旅行的方式,还是工作的方式,甚至是花时间在那些地方。
我完全理解这种情况,因为在我大学大四时,自己也并不知道想要做什么。我的专业是新闻,但我并不想当记者,也不太清楚未来的方向,因此选择了出国,以此延迟两年再决定自己的未来。我所采取的延迟方式,就是先去探索其它我感兴趣的领域。不过,大家也不要误以为一定要有充足的财力才能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我从大学毕业后,所需的钱都是自己通过工作赚来的,即使在资金不足的时候,我也会找工作来填补生活所需。
在太湖大学堂工作期间,我其实只待了一个学期。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经历。我与校长的背景有些相似,他是一位来自台湾的资助者,与南淮景有紧密联系。而我在那个小环境中,竟意外遇到了一位和我同专业的同学,他的专业是理科,我教英语,他教文学,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这样的巧合让我觉得无比神奇,因为我们都是来自不同学校的“异类”。在这里,我还遇到了一位和我同姓的人,这样的巧合进一步强化了我的观察与体验。与那里的老师们发生过许多事情,也使我与这个地方的联系更加深厚。在2012年的2月学期结束时,我离开了那里,随后去了泰国和印度旅行,算是离职后的一次“间歇”。其实在离职时,我也并没有完全想好接下来的方向,只是当时在那里的经历让我觉得有些事情需要去探索。
有太多的因缘让我有些受不了,所以我决定离开这个地方。否则,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太好的结果。反正,事情有点复杂,我在这里待了半年也不太能忍受。你有没有数过,过去这十几年里你经历过几次工作间隔?最长的一次有多久?我那天查看了一下我的公积金,发现自己已经毕业14年了,却只有7年的工作时间。期间可能换了六七次工作,至少有六七个。可是最长的一段时间是多久呢?基本上都是裸辞。每次工作我都是以裸辞的方式结束,真的很感恩。
你就不怕吗?难道不需要一些东西来支持自己?可能和你之前说的有些关系。我觉得我们都是情绪不太稳定的人。当我在工作中遇到任务和压力时,内在的成长不足以支撑我,在框架的约束下,我容易变得不开心。我是个承受能力不强的人,当达到一定限度后,我就不想再忍受了,所以选择了辞职,给自己放空一些,摆脱所有外部的条框。我会在工作中攒一点钱,这样就有资本去旅行或者享受间隙。
所以,裸辞并不是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想要尝试新生活。说得直接一点,其实是对当下工作的逃避。中间有一两个工作是我因为有明确的去向才辞职的。我现在在的蓝莓公司,其实我之前就辞职过一次。当时在云南工作,也积累了一些心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关注一些身心灵方面的视频和课程。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前老闆向我推荐了一种名为Pranayama的练习,是一种瑜伽术语,强调对气息的控制。
他告诉我,做这些练习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进行自由潜水。我对此产生了兴趣,去网上查找相关内容,发现了一位名叫Saguru的印度Guru。他分享了许多智慧的观点,触及了很多当代人面临的问题。我看了他很多视频,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决定去他位于印度的瑜伽中心花些时间学习。我觉得他所说的一切都非常有道理,他的智慧高深,我想要学习。于是我辞职,并在印度待了两年多的时间。
我的前老板真是亲手送走了他最喜欢的员工,我最初去印度是为了参加基础课程,买的是单程票。其实我那时并不知道自己会待多久。第一次去的结果是待了一个月,临时回来因为我父母的60大寿,之后又很快回到印度。这次我在那边待了差不多两年。在那个Guru的瑜伽中心,这也是我最长的一次间隔。
至于我最长的一次工作,大约是15个月。这份工作究竟好到什么程度,能够让我在一个地方待这么久?其实,现在我还是想回去的。后来,我又换了一些工作,现在又回到了云南种植蓝莓的岗位。其实,他们在亚太地区有好几处果园,我的动机也是因为公司在印度有果园,这样我可以申请到签证,尽管大家都知道,前往印度的签证很难办,通常只能通过商务方式办下来。当我得知公司在印度有分支时,我毫不犹豫就换了工作。这次换工作也是因为有明确的目的。但其实回过头看看,这些换工作大部分都源于我当时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一种很常见的心态,他们觉得工作让自己不开心,于是选择辞职,希望通过这个直接的方式来获得快乐。我觉得这真的很神奇,似乎他们都有某种超能力,能轻松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并频繁地更换。然而,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勇气去这样做。我自己也从没想过自己是否能轻易找到新工作,或者能否轻松转换职业。每次离职后,我也没有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的未来。
事实上,我尝试过不同的行业,并没有太多的担忧。我内心总觉得,生存并不是需要特别紧张的事情。我记得当我去印度时,心里早已打定主意,认为可以在那里长期生活,不必再回去继续工作。我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如果让我去考虑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我的思维会迅速转向消极的方向,想象着年纪大了找不到工作、没钱生病等种种可怕的情况。
但从某种程度来看,生存问题在现代社会的成本并不高,只要能吃饱肚子,我认为就没什么大问题。其实,我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所以不觉得会饿死。即使吃不好、去不了餐馆,我也无所谓。至于疾病,我也不认同就必须去医院治疗这些想法。若是年纪大了生了重病,我宁愿选择自然的疗法,而不是花大笔钱去医院。这种思维方式让我缓解了许多焦虑。
与此同时,我也一直渴望一种出世的生活。如果实在不行,我可以选择去寺庙生活,那样我可以过得很简单,接受整天劈柴、做饭、打水和练功的生活。这种不需要经济支出的生活方式让我对未来有了一种安全感。我的瑜伽中心有提供这样的机会,你可以做志愿者,住在那里并获得饮食。因此,当我意识到这些选择的存在时,心里倍感安慰。既然现在的工作尚未让我走投无路,我就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
其实在大学毕业后,我从未考虑过别人对我选择的看法,尤其是世俗眼中的成功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尽管我有机会考虑这些问题,对我而言,工作方面的世俗眼光毫无影响。在职业选择上,我内心深处并不认同那种一定要追求事业成就的理念。虽然帮助社会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个人来说,赚多少钱、积累多少财富并没有什么硬性要求。这些年我个人的认知有所改变,以前刚毕业时,曾经觉得自己的学历和努力工作能让我顺利找到工作,充满自信。
然而,30岁之后,人总会面对一些焦虑,恰逢职业发展的高不成低不就的阶段,你不可能再去找刚入门级别的工作。自尊心在此时就变得尤为重要,会让我开始担心比自己稍高级的工作是否会被接受。这种时候,焦虑就悄然而来。我不知道你如何看待这种职业焦虑;对于我而言,成为自由职业者既是主动选择,也是在一些不太理想的选项被排除后留下的选择。与大多数人一样,我并不喜欢工作,工作中遇到麻烦时,我会感到十分沮丧,想尽办法逃避。但与此同时,我总是停不下来,得想点事情做。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该做什么。
比较想对电影感兴趣,同时又想要创业,这样一来,便同时涉及到了这两者。在成为自由职业者后,工作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来驱动。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觉得工作的动力会更强一些,还是会变得懒散呢?我个人是一个非常热爱工作的人,因此我总是有工作的动力。尽管在工作中会面临一些沮丧的事情,比如遇到不顺利的情况,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想要离开。如果在一家公司工作,可能会觉得这样做不值得,而作为自由职业者,或许在遇到困境时,你会感觉好一些。然而,我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困境始终存在,无论你是换了公司还是独自创业,困难总是如影随形。而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内在的驱动力始终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很难说出太大的不同。
谈到创业带来的不安全感,其实年轻时候总是有一种错觉,认为即使创业失败,也能找到一份能维持生活的工作。进入职场后,20岁进入一个相对正常的公司,依然能够有职业发展的可能。但到了30岁,再创业时,感觉能向上发展的道路变得狭窄,找不到能认为自己足够资格的工作,也很难获得与自己这个年纪相匹配的报酬。因此那种不安全感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另外据我所知,你之后又暂停了创业,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暂停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一个项目做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进展空间也受限,加之合伙人的健康状况不佳,我们决定先暂停,随后又遇上了疫情等情况,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没有强求。
我想每个人在经历创业或暂停后的生活方式变化中,都会有类似的感受。这种变化让我想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最开始我是蛮开心的,因为体验到了新鲜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间的“躺平”让我开始感到焦虑,究竟未来会如何?毕竟才三十出头,未来的路还是漫长的。如果没有什么突发状况,我担心自己在活久了之后,如何自处。躺平久了,我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市场接受度,尤其是社会上对有“空白期”的人的偏见,这让我感到焦虑。经过深思熟虑,我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个热爱工作的,对事物充满想法的人,单纯的思考而不付诸行动会导致内耗。最终,我决定重新振作,继续创业。
现在的我,正尝试更自由的职业生活,摆脱之前工作的束缚。如今的状态是我工作阶段中最好的时光吗?我觉得是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变化,而是我已经更加成熟。曾经我总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而现在的我学会了活在当下,享受眼前的快乐。至于为什么选择住在长江中的小岛,理由很简单,那是我的老家。住在崇明附近的长津岛,四面环水,周围是农田和旧房屋,环境十分宜人。在这样自然的环境中生活,对身体和心理都有着非常直接的益处。这是我一直以来深感的体验。
当然,我也明白,内心的平静至关重要。即使外在环境再美丽,当心情不佳时,靠外部景象并不能真的让我平静。每次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会提醒自己,那些开悟的大师们说得很对,一切源自内心。如果你不开心,再怎么改变外部环境也没有作用。外部环境不仅指自然,还包括工作状况以及周围的人。虽然这些都是导致不开心的部分,但解决的关键更多在于自己。即便外界条件再糟,内心只要踏实,就能不受外在环境的负面影响。
精神其实在职场上,甚至在世俗社会中,也可以活得很自在。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追求去隐居在山里或大理这样的地方。实际上,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质疑的过程,他们可能会认为“正因如此,我才无法开心生活”,然后试图改变一些外在条件。然而,当他们真的做出改变时,往往会发现自己依然不快乐,那时才意识到问题并非如想象中那样明确。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只要某些事情发生改变,生活就会变得美好。通过实践让自己理解这一点,或许才是真正有说服力的方式。否则,其他人所说的道理在内心深处是不会被真实认可的,他们或许还是会认为“我才是那个特殊的个体”,而那些别人面对的问题跟自己没有关系。
你现在喜欢目前的生活方式吗?你觉得自己的状态是比较自洽的?我换了这份工作才一个月,尚不能确认这是否是我喜欢的状态。这段时间是一个过渡期,我从一个需要到办公室的工作转变为完全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工作。中间的适应过程可能会稍显放纵,经历了一些极端的日子,但这种极端的状态不能持续太久,所以我依旧在调整当中。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看看在一切由我掌控时,是否能够过得很好。如果最终还不开心,那就真的是不得不反思自己,而不是归咎于外部工作或其他因素。因为现在的每一天、每个决定都是由我自己掌握。如果我依然不快乐,那就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你提到这份工作是你辞过三次后再次回去的公司,所以你应该很清楚这家公司是否适合你。其实,这家公司有很多不同的合资公司,我是从一个合资公司调至现在的总部,所以性质有所不同。另外,我也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我了。你觉得自己在这份工作中可以待多久?在面试时,公司的领导知道我多次进出这里。他曾在薪资上做了一些调整,考虑到我之前的工作经历。尽管如此,我并不认为这一点会影响到我在工作的表现。假如我对此工作有所得,觉得有成就感或乐趣,即使没有那些财政激励,我也会留在这里。如果工作让我感到不开心,金钱对我而言并不能成为继续的理由。我这样跟他说明了情况,最后达成了一种共识。
我想起你之前提到过为了稳定自己,曾经逼迫自己买了一套房子。大约是2016年,我在一家公司辞职后,感觉状况不够稳定,有了买房的念头。当时我母亲在外地看到一套不错的房子,认为我应该买来背负房贷,从而强迫自己变得稳定。结果,没过多久我又辞职了,甚至在裸辞后一个月就租了一套房子。可以说,我当时需要同时偿还房贷和房租,经历了六七个月这样的艰难生活才找到下一份工作。其实我那时逐渐明白,内心的情绪和能量远远大于外界对我的限制,无论条件如何,我都可能会选择辞职。
每当提及房贷,我意识到这种外部压力并不如预期般能让我稳定下来。经历了这段时间后,我明白了情绪的本质,它是如此不稳定。人们都可能会因房贷等外部条件而感到束缚,但其实内心的选择始终在掌控中。有时这种内心的感受比一切条件更为重要,这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工作的意义。在寻找新的工作时,我确实感受到了年龄带来的压力,朋友们之前提到的“35岁以上的应聘者HR不看”的话语在我这个年纪找工作时切实体现出来了。
他不会在招聘要求里面写明,但会回复你,说是这个原因不能参加。接下来的公司是一家瑞士的公司,是一家瑞士的会长公司。它非常好的地方在于,完全不看年龄,也不会问你年龄、是否结婚、生育或有无计划。直接就是纯粹根据面试是否合适这个岗位来决定。
其实我当时在一个很小的公司,老板非常看重性格,认为性格比学历等更重要。我也跟他提到过我在印度的经历,他觉得这份经历很有趣,认为我适合这个公司,因此才选了我。但他没有想到,最后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失去了我。因为我下一个公司可以帮我办理印度的签证。当我跟我老板说时,我看到了他脸上的表情,似乎觉得很无奈,正因这个原因选上你,最后又因这个原因失去你。历史在不断重演,老板因为喜欢你的某一点而失去你。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觉得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这是我该意识到的事情,而不应该只是我老板意识到的事情。而且当时我辞职和租房时,完全没有犹豫。或许每次在做这些决定时,我的经济状况还不错,因为我的工作收入相对可观,总觉得有足够的钱。可是每次的空档期总是超出我的想象,其实我是那种并没有长远计划的人,手里有些钱时就觉得可以支撑很久,觉得可以辞职,休息一段时间。
结果等到经济开始捉襟见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还是不够,又得再找工作。我在印度的经历可谓是最长的一段工作经历。你想想,我能还三年的房贷,最后也没有问别人借钱,依然在最后的时刻找到了下一份工作。生活确实很紧凑。
所以,三年前我还是有一点存款,那时根本不会想到会陷入经济困境。当时我也是个乐观的人,活得刺激,总是生活在悬崖边上,感觉还蛮不错。我有一个习惯,当想要休息的时候,会提前把房贷还十个月甚至十二个月,先把这笔钱划掉,银行里还剩下的钱,至少这一年里面不用担心还贷。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停下来三年。这种想法是强大的能力,至今我还在锻炼。尤其是我这种特别想的类型,我还在修炼的过程中。今天我给了你一个点子,你可以去印度的瑜伽中心或者出家庙里,这样就不用花钱。真的,当有了这样一条路,就会觉得很大的希望。
我有时也会想,如果我活到九十岁,真的没有钱了该怎么办。有时候想这些事情,会觉得为什么有人想长生不老?感觉活得久了是一种负担,还得给自己做计划。如果我活到两百岁,那肯定得不停地工作,根本不可能想着不工作。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确实,活得那么久,未来的生活没有保障,该怎么办呢?为什么会有人追求长生不老呢,我真的无法理解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可以看看小玉这次工作可以持续多久,以及后面会做什么。在后面的节目中,我们会陆续分享一些我们之前经历过的身心灵或精神方面的修行体验,比如内观、冥想、瑜伽等,或是在印度和东南亚各地感受过的这些事情,还是很有趣的。欢迎大家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