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牛市下,机构是怎么玩的?

媒体链接

内容要点:

  • 1. 阿里巴巴的股价下跌可能会影响其在港股市场的表现,尤其是在缺乏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
  • 2. 美股的表现主要受到微观行业动态的驱动,而不应过分依赖中美政治周期等宏观因素。
  • 3. 投资者在当前市场状态下应关注技术面和市场资金动态,而不是过于纠结于基本面的变化。
  • 4. 整体来说,当前A股市场表现较为脆弱,缺乏强劲的基本面支撑,投资者需保持谨慎。
  • 5. 为了应对市场的波动,建议投资者维持一定的现金流以待后续的结构性机会出现。

比如说在阿里方面股价继续下跌,假设在当前的基础上又破坏了原有的支撑,任何后续可能出现的美股反弹也变得复杂。这可能意味着市场结构上的一种调整,之前美股下跌而阿里上涨,现在可能变成美股上涨而阿里下跌。虽然这种现象可能会让人产生疑虑,但在没有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对冲基金在某些情况下会进行仓位的平衡和调整。这并不意味着阿里的估值逻辑完全失效,也不代表美团的估值逻辑得到了什么实质性的提高。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构性的调平,因为在全球资产的排序中,这部分资产的位置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在评估美股时,它的表现往往会影响到相关的港股,因此我们不必过于关注基本面的变化。

接下来,关于机构如何判断行情的结束与否,这通常与市场的技术面和基本面相结合。以美股为例,它是全球市场的主要锚点,理解其结构十分重要。我们需要回顾美股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这种表现是基于业绩驱动,之前我们提到过这一点。从中长期来看,美股的一些中盘股可能会出现相对于M7的补涨,而这标志着相关产业周期的扩展。此外,一些如GPU和云计算技术的传统开支也开始向更偏向于大宗商品色彩的存储器发展,这种转变可能影响资本在诸如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代工等领域的开支预期。

美股的叙事其实与宏观经济的整体讨论关系不大,主要是微观行业的表现。对于当前市场的评估,不应过分依赖中美政治周期等宏观因素。此外,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判断行情更应该关注的是技术面的问题以及市场资金的动态变化。在美股的AI行业中,持仓的暴露情况至关重要。需要清楚的是,美股并不是一个永动机。当前已是2025年的第十个月,我们已经经历了近六个月的拖延。对于未来的看法,最重要的还是关注当下的资金状况。

那么,美股在接下来的走势中又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一种可能是市场对此次川普事件的反应冷淡,股市可能逐步恢复活跃。尽管纳指未能回升,但具体的个股表现可能继续活跃,特别是在涉及核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投资者仍表现出兴趣。这说明市场对于一些大盘股的关注度降低,更多资金可能转向中盘和小盘股。我们可以重点观察美光、三迪、凯侠等存储设备公司,以及台积电的设备代工等关键企业。如果这些关键股票未出现问题,美股在交易层面上仍有发展的空间。

美股市场的走势令人关注,尽管有一些震荡,但整体上波动不大。纳斯达克指数的核心成分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段时间大家逐渐认识到市场整体缺乏Beta。过去两个月多半是维持这样一种状态,我也不想继续砸盘。现如今,若是在这个位置上抛售英伟达,意义可谓有限。比如说微软和谷歌的业绩指导都非常明确,如果我去砸这些股票,岂不是显得过于不合理?为了某个目标而去砸这些公司,没有道理可言。如果我选择继续买入这些股票,砸它们又有什么理由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打算做出太多改变,就保持现状,专注于边际的微调。这种情况实际上反映了全球范围内股权资产交易的风险偏好依然良好。

假如不进行交易,专注于美股的趋势投资,过去一个半月我基本上可以安全地度过。而另一种情况则不太理想,尽管纳斯达克略有回升,但某些特定品种如核能、量子计算和小型创新药品却正遭遇回调。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市场预期未来两个月内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因此投资者不愿意将仓位提升,开始撤回资金。此时观望的投资者觉得市场在走高,但内心却感到困惑和不安,正是这种微观结构的波动让我想强调,希望大家不要觉得在美股操作很简单。其实作为散户,你所能进行的交易区间是有限的,一旦出现另一种不利情况,你会发现自己无法把握市场波动,所以需要明白其中的复杂性。

目前的行情与之前相去甚远,无论你购买何种股票,涨幅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普遍。在之前的美股上涨中,中盘和一些基本面驱动的大盘股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大盘本身并未有太多起色。未来两个月的交易结构将成为关键,这关系到全球权益市场的判断。如果这方面的结构无法明确,那么对于A股和港股的走向也难以进行合理的推测。我们先讨论一下港股的情况,近期市场的波动让大家感到紧张。港股的一些关键龙头如阿里巴巴,面临短期的技术性调整,而这种波动将受到美股风险偏好的影响。短期来看,阿里的波动不仅与自身经营情况相关,更与美股如甲骨文的表现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美股的动态将直接影响港股的表现。阿里巴巴的后续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甲骨文的走势,短期内这种技术面因素远远大于基本面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们关注的焦点应集中在美股前排与港股后排之间的关系。投资者担忧阿里巴巴的下跌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互联网公司如美团。资金在这其中流动,形成一种结构性的调平现象。即使美团的估值逻辑依然存在,但在整体资产配置的背景下,港股要跟随美股前排的走势,短期内不必过于纠结基本面的分析。

今年三季度的市场波动主要集中在最近这两个月。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从上一周的波动到未来两周的波动,你不必过多关注基本面。基本面在这里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川普事件对市场没有实际影响,市场的下跌并不是因为川普的发言,而是之前上涨过快,形成了调整。这是宏观层面的逻辑。第二,微观层面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我们对互联网行业结构分析中,这种结构分形并未有显著变动。例如,阿里巴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进行调整,把逻辑完全映射后,接下来就可以静待市场进一步的基本面变化。因此,我认为说阿里巴巴的上涨还没有结束,并不是在谈论短期的波动,而是在强调未来行业结构的迭代。

此外,我们在参与权益市场和股票交易时,务必要将短期与中期的元素明确区分开来。如果现在的权益市场只关注短期波动,甚至无法清晰地辨别中期与短期的要素,那么容易将自身陷入混乱之中。因此,每次下单时,我们必须搞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是在做短期还是中长期投资。我们不能因为特朗普的事件而感到恐慌,将它视为中美关系恶化的理由,从而导致全面抛售。我认为这种逻辑是不理智的。这只是短期内超买需要释放的市场调整,而超买的释放过后,我们再从微观的基本面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在讨论市场波动时,要认识到普通投资者在应对筹码结构时,若处理不当,将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难以应对。这种波动的背后是由对冲基金和职场交易者所造成,而普通投资者试图用基本面思维来解读这类波动,往往没有任何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等待高波动期的逐渐消退,再重新确立基本面的锚点。如果要总结这一阶段的市场状态,宏观基本面的影响可以忽视,微观基本面的利多也不须过多讨论,让市场的纯技术面去主导局势。

从港股与美股的市场状况来看,目前的情况与四月份的极端恐慌状况完全不同。四月份的市场波动是突发性的,而且是在恐慌的基础上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形成了三到四个月的牛市行情。与之相反,现在的波动并不是突发的,特朗普的言论和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并不会导致市场的剧烈反应。因此,四月份的情形与当前的局势相差甚远,它们没有可比性。

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当前支撑市场波动的基本面因素中,虽然大家普遍认为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利好,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中性状态。没有进入蜜月期,市场期望的问题不是用简单的事件就能解决的。同时,市场情绪也不能仅凭某一段时间的表现来判断整个趋势。此时我们还不能预测未来,因为这一轮波动并不会因为表面的政治博弈而影响美联储或中国央行对金融环境的整体判断。此种博弈与加息或降息的节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不能依赖过去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