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快速到达下一个失败」:AI 时代的增长黑客修炼指南 | 对话王博龙

媒体链接

内容要点:

  • 1. 《十字路口》关注新一代AI技术对行业的变革与创业机会,旨在探讨与推动积极的变化与新可能性。
  • 2. 节目嘉宾王波龙分享了他的增长黑客经验,强调增长不仅依赖策略,更与心态密切相关。
  • 3. 王波龙提到,初创企业需要靠自身资源与人脉发掘增长机会,直接与用户互动以获取反馈和需求。
  • 4. 在用户推广方面,设计一些小激励可以提高用户分享的动力,实现自发传播。
  • 5. 对于AI行业的创业者,利用现有用户习惯和生成内容的分发策略是提升产品曝光和获取用户的重要方法。

欢迎收听《十字路口》。我们关注新一代AI技术浪潮带来的行业新变化和创业新机会。十字路口是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比喻,形容它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伟大的产品往往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AI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改变,我们寻找访谈并凝聚AI时代的积极行动者,共同探索和拥抱新变化、新的可能性。

我是主播科技杨远程,联合创办了街旁、新石像和唐岛。我相信科技,尤其是AI,将在未来十年彻底改变社会,赋能人类。欢迎大家找我聊天,碰撞想法,链接下一个可能性。我的搭档是主播荣慧,目前在一家专注于科技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工作。之前她担任《第一财经周刊》的驻硅谷记者。所有商业活动归根结底都可归结为两件事情:第一是做产品,第二是卖产品。而在互联网的变化中,谈到增长,就等同于把产品销售出去。因此,无论是在2014年、2024年,还是2034年,增长始终是人们在会议室和餐桌上的热门话题。

本周《十字路口》的嘉宾王波龙是一位增长高手。他曾在美团、淘宝和小红书等公司负责增长。他自己创办的惠读也曾通过增长思维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产品。若将增长视为一场游戏,王波龙既是规则的挑战者,也是智力快感的追逐者。今天我们将与他探讨顶级增长黑客的共同特点、方法论,以及相比于特点和方法论更为重要的——顶级增长黑客拥有怎样的心态。王波龙,请你先与大家打个招呼。

大家好,我是王波龙,龙年出生,今年也是本命年。之前在美团、淘宝和小红书等电商平台进行增长工作,经历了一些不同的增长策略,包括早期的补贴、后期的厂商合作及人群细分等。近年来,因短视频的流行,我和以往同事讨论过在APP中建立短视频频道也是一种热门增长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平台在增长上也都在尝试短剧等新的策略。此外,AI的浪潮催生了我们从Hackathon开始的新创业旅程。创业之路与在大企业的经历截然不同,特别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时,我们的心态和策略都必须不断调整。

在当时,用户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每周都有50%的同比增长。但是,核心的问题在于,竞争对手开始模仿我们做同样的事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大概建立了九个五百人的微信群。一开始,我们使用图片进行传播,后来转向了主板的小程序,这样用户的浏览和转发行为都有了更多的记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渗透到大约三百多个AI相关的群组中。有些群主觉得这个内容很好,每天都在群里发送,发现国内用户对内容付费的意愿其实相当强。

我们专门调查了用户的获得感,发现满意度在80%以上。然而,最终用户的付费单价相对较低。因此,团队开始思考,到底是应该专注于能力的提升,还是内容的制作。我们认为摘要能力是我们最擅长的部分,因此想出了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将其呈现给用户。我们考虑到用户使用文件传输助手的习惯,提出了开发一个起位助手的想法,让用户将文章发给我,然后我再将处理结果返回给他们。经过上手尝试后,我们发现效果还不错,甚至有一些投资人也开始关注这个项目。

在与投资人交流时,我发现他们并不是特别关注应用本身,而是倾向于投资模型。我通常会在一家固定的咖啡馆请他们喝咖啡,并要求他们在喝完咖啡后,将我们的项目分享到一个百人以上的投资人群中。我认为,这些投资人所代表的目标客户群体有着明显的特征,他们可能会经常讨论新鲜事物,且没有太多时间去阅读文章。逐渐地,我开始明白这些特征对我们的用户增长至关重要。借助线下会面的机会,通过这种列变的方式,基本上每次咖啡会都能给我们带来80到100个新的用户。

我们在四月初推出这个功能,差不多到四月21号时就开始迅速扩展我们的小号。但随后遭遇到第一次封号,我们意识到其实还没准备好,于是开始思考在新的主体下长期养号,同时着手开发自己的APP。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后,我们计划重新上线。这个阶段的自发用户做列编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在二三月份,大家都积极踊跃地阅读文章,生怕错过任何信息,但到五月末时,不少人开始感到疲惫,原因在于文章的更新实在太频繁,用户开始选择暂时放下。

从一种FOMO(错失恐惧症)状态逐渐转为疲惫,这是裂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认为这是第一阶段的核心动能。听到博龙提到,他请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喝咖啡,把他们当作裂变的小种子,确实非常有趣。这背后也体现了某种增长黑客的思维方式。博龙可以分享更加具体的总结和方法。

在大厂工作时,通常我的上下游合作伙伴相对较齐全,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某一环节内进行增长。因此,很多需求和方向都是相对固定的。而在创业后,我发现资源相对较少,需要靠自己去寻找能接触的资源,利用自己的人脉去抓住增长的机会。与用户直接接触的机会也是在初创阶段更为频繁,这让我意识到,在大厂时对拉群这种事情是相当谨慎的,可能会引来较重的运营压力,而在初创企业中,拉群则是种子用户培养的基本功。尤其是对于初创的AI创业者来说,逐一与用户聊天,了解他们的痛点,再进行有效的画像分析,都是非常关键的策略。

在第二阶段,三到五月期间,用户们对信息的需求强烈,分享过程也随之变得频繁。尽管分享企业助手的步骤较多,但许多用户仍在我们没有设计任何激励机制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参与进来。

在裂变奖励的情况下,用户自发参与的情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重新上线产品后的五月中旬和后半段,我们发现用户的自发裂变系数开始下降。基本上,从三月份到五月,用户间的传播是非常活跃的,而到六月初,我们则看到了推向市场的一些问题。为了提升用户的分享动力,我们设计了一些小激励,比如用户在分享三篇文章后,可以获得用于裂变的海报或宣传物料,便于他们在朋友圈或群聊中分享。

然而,海报的回流率却低于预期,这让我们意识到FOMO(害怕错失)后用户的倦怠感是一个重要问题。同时,我们也发现大家对更便利、可自用的AI产品的需求在增加。到六月时,用户讨论已经趋于饱和,大家开始寻找能够简单使用的AI工具。例如,国内的妙鸭崛起也给我们启发,我们思考是否可以通过一些大V的帮助来推广产品。实际上,今年通过大V推产品的趋势显著上升,联络或吸引到大V进行推广变得更加重要。

通过在极客社区的介绍,我们的产品逐渐被关注,王俊宇的支持和范冰的文章为我们带来了显著的拉新效果。仅在一两天内,就收获了上千的新增用户。此外,庄明浩等其他大V也开始分享我们的产品,使得我们的用户增长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持续的高峰。甚至在小宇宙平台上,听到产品理念的用户也会主动查询,从而贡献了相对高付费意愿的用户,这种自发的增长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定的市场反馈。

总的来看,在第二阶段,由于用户自发传播的疲惫期,我们意识到需要通过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的推广。幸运的是,由于我们产品的质量足够出色,能够吸引到愿意无偿推广的用户,这为我们节省了成本。例如,当时我们接触了知识星球和极客社区的V,通过私信的方式邀请他们试用我们的产品,收获了积极的反馈。这样的低成本方法持续了一个多月,但随着推广越来越广泛,逐渐也遇到了瓶颈。因此,在接下来的阶段中,我们转向小红书进行推广,尝试通过高管故事等方式吸引用户的关注,以便进一步拓展用户基础。

这个还蛮有意思的,大家不愿意在小红书的商店里购买一分钱的产品,而是愿意在评论区找到一个口令再花一分钱。在这之后,如果你私信给他发一个订单,他会觉得你并没有把他当朋友,而是个奸商。因此很多人看了评论后会直